李诺:守法自律,别让网络谣言野蛮生长

2012年04月07日 06:12   来源:中国经济网   

    网络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传播优势,能瞬间将信息以几何倍的增长趋势传播开来。快节奏生活状态下的人们通常满足于对热点事件的追捧,却鲜少对真相的质疑、追问,网络谣言因而得以野蛮生长。

    网络谣言有其能够生存的文化土壤。谣言之所以能够吊起人们的兴趣,一传十、十传百、无限蔓延,就是因为在真相大白于天下之前,它真假难辨,换句话说,谣言具有一种“朦胧美”。古人善于捕捉景色的朦胧美,“花明月暗笼轻雾”即是一例,而今人对未经证实的谣言“乐此不疲”,是因为谣言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赋予了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不断被肢解、夸大、扭曲,甚至超越造谣者的预期。谣言不等于谎言,没有真假之分,真正伤害他人或者不利于社会稳定的传闻多是虚假类的。这些谣言或是造谣者心存有意,或是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受众不断加工所致。

    对一些蓄意扰乱社会的造谣者需要挥舞法律利剑,才能净化网络环境。比如中国的近邻——新加坡,它以法治精神著称于世,是世界上最早推广互联网和互联网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是在网络管理方面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2005年,才17岁的高中生颜怀旭以“极端种族主义者”自居,在博客上发表文章攻击其他族群,甚至声称要暗杀部分政治人物。当年11月,他被以《煽动法》判处缓刑监视2年,且必须到指定的以少数民族人数居多的社区服务180小时。

    “谣言止于智者”,因而遏制网络谣言除却有严厉的惩戒措施外,最有利的武器莫过于让真相尽快大白于天下,这需要多方协力合作。

    局限于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及网络媒体对新闻时效性的更高要求,一些网络谣言尚未破解便又被新的热点事件覆盖,留给人们思考和质疑的空间甚小,因而往往在网络谣言已成蔓延之势后,才想到弥补,而未能在第一时间将其扼杀。

    因此在网络谣言出现时,当事人或一些权威部门应尽快发声,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不给造谣者及不明就里的传谣者杜撰的机会。越是神秘的东西越引人兴趣,谣言的出现往往与正规渠道信息发布不畅有关。

    网络媒体容纳海量信息,不免鱼目混珠,应该在日常管理中对网络谣言有所对策。对一些未经证实的传闻,不能为了搏得点击率或其他商业利益而进行传播。对一些已经证实的网络谣言,应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进行辟谣。

    网络环境文明与否与每个网民息息相关,网民能不能摈弃浮躁心态、猎奇心理追求事情真相对遏制网络谣言至关重要。网络谣言得以迅速传播,往往与围观者众有关。因而,若网民不信谣、不人云亦云,能够静下心来独立思考,提高自己的辨识力,做出正确判断,那么,真相面前,网络谣言自然缺少可乘之机。(李诺)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系列评论: 


    杜少傅:网络谣言,止于自觉还是治理?

    林瑶:网络谣言可畏更该人人自律

    弋羽:造谣者应承担网络谣言的“重量” 


    皮特:放纵谣言肆虐,不是太天真就是别有用心 


    马璐:遏制网络谣言网站应筑好“信息堤坝” 


    相关评论:

 

    斩断“散布网络谣言”的幕后黑手 


    打击网络谣言还须法制给力

    不必害怕网络谣言

    依法规范网络行为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