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变身“枪战片”,《红楼梦》改成“武打戏”,《西游记》成了“爱情剧”……针对AI“魔改”视频以假乱真、“魔改”经典现象频发问题,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日前发布《管理提示(AI魔改)》,提出具体管理要求。
不可否认,部分AI“魔改”视频有创意也有新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典影视作品的二次传播,甚至扩大了原作品的影响力。但与此同时,一些“魔改”视频对经典作品进行毫无底线地篡改、丑化现象不容忽视。
“魔改剧看多了,就好像吃了致幻蘑菇。”AI“魔改”经典影视剧过度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要引起警惕。比如,在桃园三结义经典桥段中,“喜欢结交天下英雄豪杰”被改成“最爱结交地痞流氓”;在大家熟知的《水浒传》中,潘金莲竟与武松一吻定情,气死了武大郎……我国经典文学作品深入人心,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这些改编过度扭曲原作品内容,与原著精神内核相悖,冲击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本质上看,AI“魔改”视频仍属于“二创”作品。经典影视作品的“二创”早已有之,并非AI时代的产物。但随着文生视频、图生视频大模型不断升级迭代,影视“二创”的门槛一再降低。AI技术给影视剧改编提供了快捷键,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编剧、导演。但如果有人把AI“魔改”当成流量密码,把恶搞亵渎经典IP当做创新,就是明显玩儿过界了。
短视频平台不是法外之地,AI“魔改”要合法合规。实际上,AI“魔改”影视剧属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范畴。2023年1月,为了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实施,对人脸生成、替换、操控等深度合成技术作出规范。同年8月,为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施行。这些都为AI技术应用提出了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