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古人何以“新”风扑面

2025-03-19 07:18 来源:南方日报

  古人或许做梦也想不到,千百年以后,自己会以这样的方式与大家“再见一面”。

  AI技术加持下,时空对话的临场感拉满:孔子、诸葛亮、苏格拉底等一众历史名人纷纷“走出”课本,从“平面”走向“立体”;李时珍回应什么叫真正的养生、苏轼回应做官一直被贬、唐寅回应不务正业……在最近爆火的“老祖宗的回答我挑战”中,古人“集中开麦”,向现代人发出“灵魂拷问”。

  有一种浪漫,叫“久别重逢”。当屏幕里的孔子亲切地对你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当苏格拉底穿着袍子行走在现代都市的街头,当李白举起盛满星河的杯高声吟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份文化神交既新奇又有趣——是的,历史从来不是尘封的典籍,他们也曾如此鲜活地存在过。观感有些“暴躁”的“老祖宗回答我”系列,则是以一种更现代的方式,让古人“为自己代言”,融入富有话题性的历史元素,掀起网友的“追更”热潮,让“知识以一种奇怪的方式进入大脑”。

  说到AI赋能文化传播,很自然就会想到文博圈的“官方整活”。从各地博物馆文物的硬核“起舞”,到马王堆汉墓“辛追夫人”真容重现,科技就像一座时光机,让人得以在片刻间一览千年。要说“玩抽象”,最近的苏州博物馆也是不遑多让——借助AI技术“复活”了唐伯虎。后者在视频中以第一人称“喊冤”,称自己虽才华横溢、放荡不羁,却并非后世流传的“风流”之辈。对于这波“花式科普”,一句“这是官号吗”,尽显网友们的“上头”。可以期待,在教育、政务宣传等领域,“AI古人”也能大展身手,带来一种很“新”的可能性。

  事实上,“赛博古人”带来的不只是知识。想必很多人都还记得“寻找张怀民”,一个出自苏轼短文《记承天寺夜游》的网梗,成为了现代人追求纯真友情的隐喻。在职场、情感和生活遇到困境时,曾经读过的那些诗,总会在某个瞬间击中自己,不断上升着它的“含金量”:“仰天大笑出门去”,说的是不内耗;“任尔东西南北风”,赠予我们坚韧;“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主打的是松弛感。某种意义上,亦庄亦谐、“性情大变”的古人,与其说是年轻人的“嘴替”,不如说是情绪的“树洞”。

  谈及AI,就不能忽视其两面性。在技术的平权效应之下,内容过度娱乐化、形式大于内容的担忧并非多余。比如,为了博取流量,不排除有人为了所谓的“节目效果”,披着历史人物的外壳胡诌一通,大肆误导公众认知,或是彻底沦为了快餐式的狂欢。10多年前,忧国忧民的“杜甫”就时而手扛机关枪,时而坐上摩托车,忙得不可开交。对于此类现象,虽不至于如临大敌,但进行针对性的引导,确实是很有必要的。

  相交无时差,千载尚一瞬。当历史人物变得如此亲近,何不“以礼相待”?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AI古人何以“新”风扑面

2025年03月19日 07:18   来源:南方日报   钟 颐

  古人或许做梦也想不到,千百年以后,自己会以这样的方式与大家“再见一面”。

  AI技术加持下,时空对话的临场感拉满:孔子、诸葛亮、苏格拉底等一众历史名人纷纷“走出”课本,从“平面”走向“立体”;李时珍回应什么叫真正的养生、苏轼回应做官一直被贬、唐寅回应不务正业……在最近爆火的“老祖宗的回答我挑战”中,古人“集中开麦”,向现代人发出“灵魂拷问”。

  有一种浪漫,叫“久别重逢”。当屏幕里的孔子亲切地对你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当苏格拉底穿着袍子行走在现代都市的街头,当李白举起盛满星河的杯高声吟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份文化神交既新奇又有趣——是的,历史从来不是尘封的典籍,他们也曾如此鲜活地存在过。观感有些“暴躁”的“老祖宗回答我”系列,则是以一种更现代的方式,让古人“为自己代言”,融入富有话题性的历史元素,掀起网友的“追更”热潮,让“知识以一种奇怪的方式进入大脑”。

  说到AI赋能文化传播,很自然就会想到文博圈的“官方整活”。从各地博物馆文物的硬核“起舞”,到马王堆汉墓“辛追夫人”真容重现,科技就像一座时光机,让人得以在片刻间一览千年。要说“玩抽象”,最近的苏州博物馆也是不遑多让——借助AI技术“复活”了唐伯虎。后者在视频中以第一人称“喊冤”,称自己虽才华横溢、放荡不羁,却并非后世流传的“风流”之辈。对于这波“花式科普”,一句“这是官号吗”,尽显网友们的“上头”。可以期待,在教育、政务宣传等领域,“AI古人”也能大展身手,带来一种很“新”的可能性。

  事实上,“赛博古人”带来的不只是知识。想必很多人都还记得“寻找张怀民”,一个出自苏轼短文《记承天寺夜游》的网梗,成为了现代人追求纯真友情的隐喻。在职场、情感和生活遇到困境时,曾经读过的那些诗,总会在某个瞬间击中自己,不断上升着它的“含金量”:“仰天大笑出门去”,说的是不内耗;“任尔东西南北风”,赠予我们坚韧;“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主打的是松弛感。某种意义上,亦庄亦谐、“性情大变”的古人,与其说是年轻人的“嘴替”,不如说是情绪的“树洞”。

  谈及AI,就不能忽视其两面性。在技术的平权效应之下,内容过度娱乐化、形式大于内容的担忧并非多余。比如,为了博取流量,不排除有人为了所谓的“节目效果”,披着历史人物的外壳胡诌一通,大肆误导公众认知,或是彻底沦为了快餐式的狂欢。10多年前,忧国忧民的“杜甫”就时而手扛机关枪,时而坐上摩托车,忙得不可开交。对于此类现象,虽不至于如临大敌,但进行针对性的引导,确实是很有必要的。

  相交无时差,千载尚一瞬。当历史人物变得如此亲近,何不“以礼相待”?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