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值回票价”,可以再多些

2025-02-08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2月5日13时29分,2025年春节档上映新片总票房(含点映及预售)突破100亿元。电影市场是观察我国消费市场尤其是文化消费的一扇窗口。今年春节电影市场“开门红”,在开年之际为消费市场和文化行业吹来阵阵暖意,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了底气和信心。

  春节期间,线上电影话题引发网友热议,线下电影消费带火多元消费。“跟着电影去旅游”“跟着电影品美食”等新型消费场景不断涌现,电影的衍生品市场如盲盒、数码产品等联名商品持续热销,也进一步拓展了文化消费的边界。线上线下消费同频共振,形成了人气旺、市场暖、消费热的良好氛围。

  高品质电影的有效供给,是保证春节档高票房的重要前提。今年春节档的影片,可谓百花齐放。《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熊出没·重启未来》《蛟龙行动》《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等6部影片同步上映,包括神话、战争、动作、武侠、动画、喜剧、悬疑、科幻等多种题材类型,充分满足了不同人群的观影需求。

  我国电影工业制作水平持续提升,也让观众大饱眼福。去年,工业视效较强的影片供应量偏少,观众看得不够过瘾,今年春节档电影特效含量十足,6部影片中有5部涵盖IMAX、CINITY、中国巨幕、杜比影院四种特效厅制式。观众有了更多高品质“视觉大片”选择,自然也愿意走进影院。

  电影春节档的亮眼成绩表明,高品质电影或许没有一定之规,但观众会为好故事、好产品买单。当下,文化消费市场新场景新业态方兴未艾,观众对文化产品的审美水平和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普通的“爆米花电影”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能留得住观众的故事才是好故事,引发大众强烈共鸣、满足消费者情绪价值的文化产品才是“值回票价”的好产品。

  总票房和观影人次均刷新纪录,《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含点映及预售)位列中国电影票房总榜榜首,看电影成为新年俗……电影春节档表现不凡,展现出一个供需两旺、活力强劲的文化消费市场,也对文化消费领域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诸如电影、旅游等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增长。推动文化消费持续“火”下去、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不妨从供需两方面发力。在培育文化消费供给方面,加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作出更多原创精品,同时,优化文化服务供给,提升文化消费服务能力。在扩大文化消费需求方面,提升大众的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通过开展文化惠民消费活动,增加各类优惠补贴,释放文化消费潜能,促进消费提质升级。(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中国服务”加快走向世界

     是什么成就了最火春节档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经评论:“值回票价”,可以再多些

2025年02月08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2月5日13时29分,2025年春节档上映新片总票房(含点映及预售)突破100亿元。电影市场是观察我国消费市场尤其是文化消费的一扇窗口。今年春节电影市场“开门红”,在开年之际为消费市场和文化行业吹来阵阵暖意,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了底气和信心。

  春节期间,线上电影话题引发网友热议,线下电影消费带火多元消费。“跟着电影去旅游”“跟着电影品美食”等新型消费场景不断涌现,电影的衍生品市场如盲盒、数码产品等联名商品持续热销,也进一步拓展了文化消费的边界。线上线下消费同频共振,形成了人气旺、市场暖、消费热的良好氛围。

  高品质电影的有效供给,是保证春节档高票房的重要前提。今年春节档的影片,可谓百花齐放。《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熊出没·重启未来》《蛟龙行动》《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等6部影片同步上映,包括神话、战争、动作、武侠、动画、喜剧、悬疑、科幻等多种题材类型,充分满足了不同人群的观影需求。

  我国电影工业制作水平持续提升,也让观众大饱眼福。去年,工业视效较强的影片供应量偏少,观众看得不够过瘾,今年春节档电影特效含量十足,6部影片中有5部涵盖IMAX、CINITY、中国巨幕、杜比影院四种特效厅制式。观众有了更多高品质“视觉大片”选择,自然也愿意走进影院。

  电影春节档的亮眼成绩表明,高品质电影或许没有一定之规,但观众会为好故事、好产品买单。当下,文化消费市场新场景新业态方兴未艾,观众对文化产品的审美水平和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普通的“爆米花电影”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能留得住观众的故事才是好故事,引发大众强烈共鸣、满足消费者情绪价值的文化产品才是“值回票价”的好产品。

  总票房和观影人次均刷新纪录,《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含点映及预售)位列中国电影票房总榜榜首,看电影成为新年俗……电影春节档表现不凡,展现出一个供需两旺、活力强劲的文化消费市场,也对文化消费领域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诸如电影、旅游等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增长。推动文化消费持续“火”下去、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不妨从供需两方面发力。在培育文化消费供给方面,加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作出更多原创精品,同时,优化文化服务供给,提升文化消费服务能力。在扩大文化消费需求方面,提升大众的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通过开展文化惠民消费活动,增加各类优惠补贴,释放文化消费潜能,促进消费提质升级。(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中国服务”加快走向世界

     是什么成就了最火春节档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