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期待年货经济“开门红”

2025-01-21 1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看看网购平台,年货福利持续上新;逛逛商超集市,优惠折扣活动不断。传统与新潮交织,线上与线下融合,年味里的消费市场暖意融融。传统旺季叠加“以旧换新”政策东风,促进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激扬澎湃发展活力。

  保供稳价满足节日消费需求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强调强化市场保障供应,满足群众节日消费需求,确保人民群众度过欢乐平安祥和的节日。人民群众对节日市场的期待,就是相关部门工作的发力点所在。【详细

  随着春节临近,中国多地紧扣节日需求,保供给、促消费,打出政策“组合拳”,为逐渐升温的春节消费带来更多暖意。一些地区面向文化旅游、百货餐饮、汽车家电等领域发放消费券;一些地区举办“惠民年货节”“新年购物节”等形式多样的促销展会;还有不少地区多举措保供稳价,力促春节消费市场平稳运行。【详细

  年货消费趋向精致多元

  过年的仪式感,从置办年货开始。今年年货买什么?有人追求生活用品性价比,有人更注重消费商品的情绪价值,还有人主张理性消费,不为“过年”而买,只为“需求”消费。其实,大众年货消费理念已悄然发生变化,不仅在乎节日关怀和祝福的心意表达,而且追求体验升级的新意,吃喝玩乐更趋精致多元。【详细

  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春节消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物质满足,而是更多地向体验式、个性化、品质化方向迈进。数字消费成为春节消费新引擎,线上年货节、云旅游、云演艺等模式蓬勃发展,这不仅是消费场景的不断拓展,更是消费模式的深度变革。这些新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的强劲韧性与创新活力。【详细

  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惊喜和满足

  展望2025年,中国消费市场有望展现出更为强劲的发展态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扩大内需置于重点任务之首,为消费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随着国内收入分配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持续健全,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未来,随着数字化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消费场景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创新。【详细

  年货经济不只是“买买买”,也是观察经济发展态势的重要窗口。从商品生产销售到物流配送服务,是对整个产业链运转的考验和检视。同时,这里有消费理念的变化、消费体验的升级、消费服务的演进,更有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全面有效实施,市场供给端不断给力“上新”。期待城乡融合更加便利,消费环境持续改善,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惊喜和满足。【详细

  (以上综合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

  V视角:

  @天津股侠: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消费旺季。

  @福宝vv:对本人来说,年货首选零食和水果。

  @畅游胜境:现在物流真快。中午前下的单,还没到晚上,年货就到家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也是观察中国消费市场走向的重要窗口。在消费升级驱动下,国内市场正从传统生产导向型向消费引领型转变,年货经济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鸡鸭鱼肉是年货,手机家电是年货,电影票演出票是年货,旅游产品也是年货。春节日益临近,期待年货经济更加火热,为全年消费市场实现“开门红”。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新春走基层】期待年货经济“开门红”

2025年01月21日 1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看看网购平台,年货福利持续上新;逛逛商超集市,优惠折扣活动不断。传统与新潮交织,线上与线下融合,年味里的消费市场暖意融融。传统旺季叠加“以旧换新”政策东风,促进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激扬澎湃发展活力。

  保供稳价满足节日消费需求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强调强化市场保障供应,满足群众节日消费需求,确保人民群众度过欢乐平安祥和的节日。人民群众对节日市场的期待,就是相关部门工作的发力点所在。【详细

  随着春节临近,中国多地紧扣节日需求,保供给、促消费,打出政策“组合拳”,为逐渐升温的春节消费带来更多暖意。一些地区面向文化旅游、百货餐饮、汽车家电等领域发放消费券;一些地区举办“惠民年货节”“新年购物节”等形式多样的促销展会;还有不少地区多举措保供稳价,力促春节消费市场平稳运行。【详细

  年货消费趋向精致多元

  过年的仪式感,从置办年货开始。今年年货买什么?有人追求生活用品性价比,有人更注重消费商品的情绪价值,还有人主张理性消费,不为“过年”而买,只为“需求”消费。其实,大众年货消费理念已悄然发生变化,不仅在乎节日关怀和祝福的心意表达,而且追求体验升级的新意,吃喝玩乐更趋精致多元。【详细

  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春节消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物质满足,而是更多地向体验式、个性化、品质化方向迈进。数字消费成为春节消费新引擎,线上年货节、云旅游、云演艺等模式蓬勃发展,这不仅是消费场景的不断拓展,更是消费模式的深度变革。这些新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的强劲韧性与创新活力。【详细

  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惊喜和满足

  展望2025年,中国消费市场有望展现出更为强劲的发展态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扩大内需置于重点任务之首,为消费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随着国内收入分配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持续健全,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未来,随着数字化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消费场景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创新。【详细

  年货经济不只是“买买买”,也是观察经济发展态势的重要窗口。从商品生产销售到物流配送服务,是对整个产业链运转的考验和检视。同时,这里有消费理念的变化、消费体验的升级、消费服务的演进,更有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全面有效实施,市场供给端不断给力“上新”。期待城乡融合更加便利,消费环境持续改善,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惊喜和满足。【详细

  (以上综合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

  V视角:

  @天津股侠: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消费旺季。

  @福宝vv:对本人来说,年货首选零食和水果。

  @畅游胜境:现在物流真快。中午前下的单,还没到晚上,年货就到家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也是观察中国消费市场走向的重要窗口。在消费升级驱动下,国内市场正从传统生产导向型向消费引领型转变,年货经济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鸡鸭鱼肉是年货,手机家电是年货,电影票演出票是年货,旅游产品也是年货。春节日益临近,期待年货经济更加火热,为全年消费市场实现“开门红”。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