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供稳价满足节日消费需求

2025-01-17 08:25 来源:人民日报

  临近春节,置办年货是家家户户的大事。湖南长沙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的一箱箱苹果、橘子、坚果,内蒙古阿荣旗复兴镇大集上的农家小笨鸡、大冻梨、炸麻花,广东广州越秀区的年货一条街……各地年货市场热热闹闹。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强调强化市场保障供应,满足群众节日消费需求,确保人民群众度过欢乐平安祥和的节日。人民群众对节日市场的期待,就是相关部门工作的发力点所在。

  供给更丰富。“米袋子”“菜篮子”“肉铺子”“果盘子”是百姓餐桌消费的“基本盘”。受益于高效便捷的现代物流服务,在北方的边陲小城,也能吃上全国各地的新鲜蔬菜和国外进口的海鲜、水果。春节期间,更要丰富百姓餐桌供给,做好粮油肉蛋奶果蔬等生活必需品产销保供,大力丰富商品和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假期消费需求。

  食品更安全。舌尖上的年味儿最浓,“舌尖上的安全”是重中之重。相关部门要加大节日市场大宗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监督检查力度,加强食品安全执法,督促相关生产经营主体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实现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过程、全链条监管,让广大群众不仅吃饱、吃好,更能吃得安全健康。

  价格更稳定。节假日市场需求旺盛,确保产品产区产得出、运得走、卖得了,销区调得进、供得上,才能价格稳。同时,要强化重要民生商品服务价格监测监管,加强农贸市场、超市、零售药店等重点场所的价格巡查力度,密切关注粮油、肉禽蛋奶、蔬菜、水果、药品等民生商品的价格动态,严厉打击哄抬价格、串通涨价、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

  消费更舒心。“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日前正式启动,各地、各电商平台将围绕春节期间餐饮购物、文娱旅游等举办各具特色的配套活动。为了营造更加安全放心的节日消费环境,一些地方开展消费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不公平格式合同条款点评”“你点我评”等行业消费评议调查活动,设立“投诉红黑榜”,行政监管与社会监督并举,共同筑牢消费维权共建共治“保护网”。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也是居民消费旺季,各地区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保障节日市场供应充足,夯实稳价基础,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保供稳价满足节日消费需求

2025年01月17日 08:25   来源:人民日报   林丽鹂

  临近春节,置办年货是家家户户的大事。湖南长沙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的一箱箱苹果、橘子、坚果,内蒙古阿荣旗复兴镇大集上的农家小笨鸡、大冻梨、炸麻花,广东广州越秀区的年货一条街……各地年货市场热热闹闹。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强调强化市场保障供应,满足群众节日消费需求,确保人民群众度过欢乐平安祥和的节日。人民群众对节日市场的期待,就是相关部门工作的发力点所在。

  供给更丰富。“米袋子”“菜篮子”“肉铺子”“果盘子”是百姓餐桌消费的“基本盘”。受益于高效便捷的现代物流服务,在北方的边陲小城,也能吃上全国各地的新鲜蔬菜和国外进口的海鲜、水果。春节期间,更要丰富百姓餐桌供给,做好粮油肉蛋奶果蔬等生活必需品产销保供,大力丰富商品和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假期消费需求。

  食品更安全。舌尖上的年味儿最浓,“舌尖上的安全”是重中之重。相关部门要加大节日市场大宗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监督检查力度,加强食品安全执法,督促相关生产经营主体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实现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过程、全链条监管,让广大群众不仅吃饱、吃好,更能吃得安全健康。

  价格更稳定。节假日市场需求旺盛,确保产品产区产得出、运得走、卖得了,销区调得进、供得上,才能价格稳。同时,要强化重要民生商品服务价格监测监管,加强农贸市场、超市、零售药店等重点场所的价格巡查力度,密切关注粮油、肉禽蛋奶、蔬菜、水果、药品等民生商品的价格动态,严厉打击哄抬价格、串通涨价、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

  消费更舒心。“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日前正式启动,各地、各电商平台将围绕春节期间餐饮购物、文娱旅游等举办各具特色的配套活动。为了营造更加安全放心的节日消费环境,一些地方开展消费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不公平格式合同条款点评”“你点我评”等行业消费评议调查活动,设立“投诉红黑榜”,行政监管与社会监督并举,共同筑牢消费维权共建共治“保护网”。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也是居民消费旺季,各地区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保障节日市场供应充足,夯实稳价基础,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