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一个行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监管、科学的规范和统一的标准。疗愈经济的发展完善,同样是一个不断“疗愈”的过程。让疗愈经济真正疗愈消费者,靠的是真心诚意,而不是虚假套路,拼的是产品和服务,而不是营销噱头。
就像小品《钟点工》里描述的那样,无论是“花钱吃喝”“花钱点歌”,还是“花钱美容”“花钱按摩”,对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来说,“让自己开心”才是真的开心,情绪价值正在变得更加重要。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3)》显示,2024年,消费者除了追求性价比之外,情绪释放将成影响年轻一代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有望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新的消费热点。疗愈经济正是情绪消费需求强势增长催生的又一个新兴业态。
所谓疗愈,其实就是一种“治疗”。只不过,这里的治疗,针对的是“情绪”和“精神”。从心理咨询到芳香疗愈,再到宠物陪伴,这一领域涵盖了多种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疗愈心灵的产品和服务。
除了上述提到的有形疗愈产品和服务,更多的疗愈服务是无形的,没有实体产品,比如,“电子木鱼”就是一款虚拟的解压产品。事实上,对消费者来说,疗愈的关键不是产品和服务的形式,而是对个体情绪需求的积极回应,这背后折射的其实是社会文化和消费观念的演变。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我国13—34岁年龄段的人群焦虑和忧郁水平高于其他年龄群体。不少青年群体面临更多工作、家庭和健康等方面的压力,需要关注自身的情绪健康,其消费需求的特点也从功能性向情绪性转变。
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疗愈经济成为消费新趋势,商家自然不会错过这一商机。根据某平台统计,2023年以来,疗愈类服务供给快速上升,平均每月上线1000多个新服务供给,“疗愈+SPA”占七成以上。另有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与“情绪”相关的专利超过3700项。各类商家纷纷积极打造新的消费场景,推出各种“对自己好一点”的产品和服务,不仅给消费者带来新体验,也为市场创造出新的增长点。
与众多新生事物一样,疗愈经济发展也伴随着成长的烦恼。目前来看,由于专业人员从业门槛低、管理规范缺失,行业内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乱象,如泄露消费者隐私、提供不正当服务、不合理收费等问题,还有不法机构借“疗愈”的噱头对消费者进行洗脑,甚至实施诈骗敛财等行为。
一个行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监管、科学的规范和统一的标准。疗愈经济的发展完善,同样是一个不断“疗愈”的过程。对此,有关部门一方面应重视情绪释放型消费的积极带动作用,因势利导,不断激发疗愈经济消费活力;另一方面也要加强质量监管,引导相关机构和从业者自律,从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保障消费者权益。
此外,疗愈的效果好不好,个体感受差异很大,毕竟情绪价值这种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更没法用数据等标准衡量。因此,消费者也要注重理性判断,以防止在情绪“上头”时,“为情绪买单”变成了“为冲动买单”。
当然,要更好将情绪价值转变为商业价值,关键还是要看商家如何选择。让疗愈经济真正疗愈消费者,靠的是真心诚意,而不是虚假套路,拼的是产品和服务,而不是营销噱头。(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以情绪共鸣寻找新的掘金密码
延续“让美好持续发生”的善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