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让美好持续发生”的善意力量

2024-12-06 07:10 来源:工人日报

  “种完麦子,我就往南走,去西双版纳,过个冬天”——不久前,一位来自河南安阳64岁的阿姨,在网上连线一名博主,咨询“出去转转”需要花多少钱。她说自己有一辆三轮车,还有5000元积蓄,准备种完麦子就往南走,去云南西双版纳过一个温暖的冬天。近日,在热心网友的护送下,“麦子阿姨”已顺利到达西双版纳,在澜沧江边的一家酒店经过培训后作为保洁员上岗了,开启“以工换宿”的旅居生活。

  起初,或许没人预料到,一句“种完麦子,我就往南走”这句朴素的话能够引发一场“蝴蝶效应”。“我就往南走”,是一名农村阿姨的美好心愿,而多地热心网友制定的“接力护航计划”则是用善意浇灌美好,最终让这份心愿落地开花。

  与此相似的是,近日,一位来自山东的阿姨从北京看完病后骑着电动自行车返程,沿途有不少爱心人士为她免费充电,但她充电后还是坚持支付电费。此事经一些博主发布后,更多热心人士加入护航,最终帮助她顺利回家。日前,这位阿姨通过志愿者发布视频,向广大网友致谢并报平安,“我已到家”。

  这种“让美好持续发生”的善意力量,直抵人心。网友围观“护航计划”也好,直接参与沿途护送也罢,为何大家热衷于此并乐见其成?想来,人们都是对美好的事物心向往之,希望美好常在。某种角度看,以举手之劳成全别人的心愿,也是在成全某个时段、某种状态下的自己。

  对于“出去走走”的想法,“麦子阿姨”没有因为上了年纪就“算了”。网友为此深感动容——麦田是家庭,是本分、责任,甚至是“眼前的苟且”;“往南走”是给心灵放个假、充个电,是给自己一个热烈地拥抱生活的机会,是“诗与远方”。

  去做想做的事,去看想看的景,让自己快乐才是出发的意义。正如“麦子阿姨”自拍的视频里所说:“看看这山,看看这水,看看这景,多漂亮,像花一样。趁着能走动,看看外面的世界。”

  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奔赴山海成为很多人的“蠢蠢欲动”。在此番善意护航的故事里,不少地方文旅部门热情邀请“麦子阿姨”,这给我们提了个醒:看见和支持他们的诉求,让这份美好愿望变成美好现实,应有所为,也大有可为。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李月华)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延续“让美好持续发生”的善意力量

2024年12月06日 07:10   来源:工人日报   吴迪

  “种完麦子,我就往南走,去西双版纳,过个冬天”——不久前,一位来自河南安阳64岁的阿姨,在网上连线一名博主,咨询“出去转转”需要花多少钱。她说自己有一辆三轮车,还有5000元积蓄,准备种完麦子就往南走,去云南西双版纳过一个温暖的冬天。近日,在热心网友的护送下,“麦子阿姨”已顺利到达西双版纳,在澜沧江边的一家酒店经过培训后作为保洁员上岗了,开启“以工换宿”的旅居生活。

  起初,或许没人预料到,一句“种完麦子,我就往南走”这句朴素的话能够引发一场“蝴蝶效应”。“我就往南走”,是一名农村阿姨的美好心愿,而多地热心网友制定的“接力护航计划”则是用善意浇灌美好,最终让这份心愿落地开花。

  与此相似的是,近日,一位来自山东的阿姨从北京看完病后骑着电动自行车返程,沿途有不少爱心人士为她免费充电,但她充电后还是坚持支付电费。此事经一些博主发布后,更多热心人士加入护航,最终帮助她顺利回家。日前,这位阿姨通过志愿者发布视频,向广大网友致谢并报平安,“我已到家”。

  这种“让美好持续发生”的善意力量,直抵人心。网友围观“护航计划”也好,直接参与沿途护送也罢,为何大家热衷于此并乐见其成?想来,人们都是对美好的事物心向往之,希望美好常在。某种角度看,以举手之劳成全别人的心愿,也是在成全某个时段、某种状态下的自己。

  对于“出去走走”的想法,“麦子阿姨”没有因为上了年纪就“算了”。网友为此深感动容——麦田是家庭,是本分、责任,甚至是“眼前的苟且”;“往南走”是给心灵放个假、充个电,是给自己一个热烈地拥抱生活的机会,是“诗与远方”。

  去做想做的事,去看想看的景,让自己快乐才是出发的意义。正如“麦子阿姨”自拍的视频里所说:“看看这山,看看这水,看看这景,多漂亮,像花一样。趁着能走动,看看外面的世界。”

  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奔赴山海成为很多人的“蠢蠢欲动”。在此番善意护航的故事里,不少地方文旅部门热情邀请“麦子阿姨”,这给我们提了个醒:看见和支持他们的诉求,让这份美好愿望变成美好现实,应有所为,也大有可为。

(责任编辑:李月华)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