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职务消费可先治标后治本

2013年08月14日 08:18   来源:燕赵晚报   吴睿鸫

  住酒店要五星级,坐飞机要头等舱……一些基层领导干部的职务开支花钱如流水。记者日前在北京、江苏、安徽等地调研发现,部分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出现挥金如土现象,职务消费演变成“不落腰包的腐败”,不当职务消费像一个“黑洞”吞噬着国家财富。(8月13日新华网)

  有的地市级副职每年职务消费40万元以上,有的经济发达的地市要100万元以上。但许多基层干部反映,这只是职务消费的基本数额,这一级的副职一般至少配三辆车:轿车、越野车、商务车,加上公车私用等,仅领导用车的浪费就非常惊人。

  早在2007年3月份,国家为遏制官员滥用公款、铺张浪费,曾着手制定官员职务消费标准,各级别官员可以使用的公款数额、公款用途,都有定性标准。然而这项公共政策未出笼,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质疑。比如,公众担心与公车改革一样,会增加三公支出,有人担心会助长“官本位”思想,还会让“职务消费落差”制度化和细则化等。因此,至今仍未出台。

  尽管给官员制定职务消费标准并非最优选择,但这个治标之策也亟需出台。在这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首先要对每一职务在履行公务活动过程的支出作科学测量,成立由纳税人、专家与官员共同参与的职务消费评估小组,根据本地消费情况,测算出一个职务消费总额。然后,这个职务消费可归个人支配,或列入职务消费专项资金。花费流向必须向社会公开,受公众的监督。再设立一个科学的考评机制,有奖有罚。

  当然,倘若从财政预算的视角来看,官员职务消费失范与随意性,根源在于政府官员花钱缺乏严格的预算管理。现行的财政预算里根本不公开“三公”支出,财政预算科目还细不到每一项的支出,政府支出科目主要根据政府职能进行归纳分类,而非用途或项目分类。即便公开细化到“目”,也照样看不到。这意味着,公众所关注的“三公消费”,大都分散在名目繁多的职能项目中,很难将“三公消费”的准确数字搞清楚,更遑论官员职务消费了。

  所以,要想规范官员的职务消费,关键在于架构严格的现代财政预算制度,这才是治本之策。比如,财政预算里增设一个“三公”科目,明确官员的职务消费数额,并向社会公开。有时一个小小的制度改进,或一点点突破,就能解决顽固性难题。财政预算里增设个“三公”科目,既能满足公众对“三公”支出的知情权,也能从根本上规范官员的职务消费。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