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州日报》报道,近日,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等公交车的时候被脉动广告“创”到了。这是功能饮料品牌脉动在多地公交站台投放的3D立体户外广告,其共同特点,是有一个巨大的饮料瓶身从平面广告牌上凸出来。
对此,一些网友觉得颇有创意,但更多网友则认为,这样的广告设计挤占了站台空间,本来给乘客坐的位置反而被饮料瓶“霸占”了,乘客的避雨空间也更小了。还有人表示,走路时不小心的话,很容易被凸出来的部分磕到头,直言“品牌做广告能不能别这么任性”。
一则广告能引发广泛关注,固然是品牌方所希望的,但它如果引发不满情绪,就会适得其反,伤害品牌形象。为什么人们纷纷吐槽这则“创意”广告?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个“创意”挤占了公共空间,影响了公共利益。
城市公共交通是满足公众基本出行需求的交通体系,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乘坐公交车出行的,是千千万万的普通上班族、买菜晨练的老人、上学放学的孩子……而公交站台则为他们提供了暂时的庇护所,天气不好时可以遮风挡雨,劳累不堪时可在此小憩一会儿。
正如网友所说,这些凸出的饮料瓶不仅侵占了候车空间,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那么,品牌方是否意识到了其给乘客带来的麻烦?广告可以有创意,但创意不能太任性。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户外广告不得影响市政公共设施、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消防设施、消防安全标志的使用。而这个巨大的立体饮料瓶在设计之初,恐怕没有考虑到对市民候车的不利影响,只考虑到了自身的宣传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