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职务消费公开能否有倒逼效应

2012年06月04日 09:58   来源:千龙网   

  社会舆论对官员职务消费的关注,丝毫不亚于对国企负责人职务消费的关注。从国企负责人的职务消费逐步向社会公开,到官员的职务消费逐步向社会公开,我国已经起步的预算制度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财政部日前会同监察部、审计署、国资委联合发布《国有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行为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办法》),明确列出严禁超标准购买公务车、严禁用公款为亲属和子女支付各种费用等12条规范国企负责人职务消费的禁令,要求国有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制度以适当方式向职工公开。

  近年来,一些国企(包括央企)负责人在职务消费上大手大脚,百无禁忌,有的甚至涉及严重的经济问题和腐败问题。如国家电力公司原总经理高严,在国电公司某次内部会议期间,住每天6万元的特大套房,午休另有每天 8000元的总统套房,从家具到马桶都专门订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总经理陈同海,平均每天职务消费超过4万元。社会舆论对国企负责人职务消费问题高度瞩目,群众反映强烈。此次财政部、监察部等几部委联合发布《办法》,明确列出国企负责人职务消费的12条禁令,要求将国企负责人职务消费制度向职工公开,对于规范包括国企负责人在内的党政官员的职务消费行为,遏制职务消费中的浪费现象和腐败行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国企负责人的身份首先不是企业家、职业经理人,而是由组织人事部门和政府主管部门考核任命的官员。一方面,他们比照党政官员的标准,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级别的干部待遇;另一方面,他们作为企业经营者,又可以比照市场上民企、外企负责人的标准,享受相应水平的企业家待遇。一般说来,企业家待遇普遍高于干部待遇,国企负责人往往能够享受比同级别官员更高的收入和职务消费待遇。

  按照《办法》的要求和国资委的工作思路,第一步,国企负责人职务消费制度向职工公开,接受职工的监督;第二步,国企负责人职务消费的具体情况向职工公开,接受职工的监督;第三步,国企负责人职务消费的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从逻辑和现实两方面看,国企负责人的职务消费公开,可望对党政官员的职务消费公开产生一定的“倒逼”作用——既然都是组织人事部门考核任命的官员,而且国企负责人的职务消费一般高于党政官员,国企负责人的职务消费能够公开,官员的职务消费为何不能公开?

  实际上,社会舆论对官员职务消费的关注,丝毫不亚于对国企负责人职务消费的关注。从财政制度的角度看,一些官员职务消费失范,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严格的预算管理。长期以来,各级财政预算的“软约束”特征十分明显,不但在计划项目上表现为大而化之的粗线条,不进行详尽的分类安排,以及在预算外滥设“小金库”,而且各种超出预算标准、违反预算管理的行为很少受到像样的追究,一些单位对超预算乱花钱形成依赖,“年年审计年年犯”而不以为罪。

  所以,欲规范官员的职务消费,必须建立严格的现代财政预算制度,使预算真正成为年度立法,预算报告一旦经过立法机构批准,就具有刚性的法律效力,政府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同时向社会公开,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作为预算执行结果的决算必须接受审计,并向全社会报告审计结果,所有违反预算的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

  从国企负责人的职务消费逐步向社会公开,到官员的职务消费逐步向社会公开,我国已经起步的预算制度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