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区域科学发展的有效路径

2013年08月14日 08:00   来源:人民日报   李裴 郑云跃 杨昌德

  黔中经济区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重点开发区域,是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规划建设的重点经济区。《黔中经济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出,促进黔中经济区加快发展,应从全国区域发展新格局出发,紧紧围绕黔中经济区的功能定位,选择科学的发展路径。

  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增强产业支撑能力。当前,黔中经济区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1.42%,必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应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工业发展,构建生态工业体系,使“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在黔中经济区相得益彰;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国家重要能源资源深加工基地,建设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基地,打造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国家重要的名优白酒基地、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和民族医药基地,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以产业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产城互动,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实现集约、集聚、集群发展。

  积极推进山区特色城镇化,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一是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城市群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黔中经济区发展相对滞后的重要原因是缺乏能够带动全局发展的城市群。应积极培育发展黔中城市群,做大做强省会贵阳,加快发展遵义、安顺、都匀、凯里等城市,高水平建设贵安新区,形成能量巨大的辐射增长中心。二是坚持集约发展。优化城镇体系空间布局,避免“摊大饼”式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使城镇化的布局和形态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下延伸,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夯实发展的基础条件。一是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对外快速交通通道建设,加快建设贵阳至我国主要经济中心城市的高速铁路,建设次级交通枢纽,大力改善县以下交通运输条件;加快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发挥市场机制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完善差别水价制度,逐步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加快跨地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贵阳、遵义、安顺、毕节、都匀、凯里等区域重点城市环线,构筑城市路网骨架,加快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提升水质监测与应急能力,统筹城乡垃圾处理与管理,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信息网络。二是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要牢牢守住生态保护这条底线,继续加大力度推进石漠化治理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草地湿地恢复保护工程、江河水系污水治理工程等;加快转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推进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推动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加强人才和科技创新,提高发展的智力支撑能力。坚持走集约型、内涵式发展道路,把发展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把科技人才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心力量,以科技引领创新,以人才支撑跨越。围绕新材料、先进制造、高端服务、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构建产学研创新体系,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围绕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着力打造“中国人才创业首选地”,为黔中经济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