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城市低房价到底让谁丢人

2013年08月07日 08:47   来源:燕赵晚报   □郭杨阳(广东东莞)

  清华大学客座教授曾宪斌在郑州参加地产年会时放言:评价一个城市主要看房价,房价越高城市越好越吸引人,房价越低的城市越丢人。均价6000-7000元的郑州在全国没有吸引力。中国整个房价是被严重低估的。(8月6日《京华时报》)

  “你挥霍的,也许正是别人的渴求”,套用至此,“你感到丢人的,也许正是别人的希望。”曾宪斌之所以会喊出“房价越低城市越丢人”并激起轩然大波,根本原因则是立场对立所引发的价值评判割裂。对于手握房产和地产经济大牌的既得利益者来说,房价低就是件丢人的事情。

  按照主流的评判理念,城市越大、容纳的人口越多,房价越高,这座城市发展得就越成功。北上广一度令许多人感到骄傲,也在横向对比中令其他中小城市丢人。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房价越低城市越丢人”未尝不是一句大实话。

  只是,“房价越低城市越丢人”这句话背后,要看低房价的城市让谁丢人?上世纪90年代初,一些城市迅速发展。久而久之,在与周边城市或者全国其他城市的横向比较中,这些城市的机会就多了起来,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外来人口大量到来后,城市住房也就供不应求,房价随之大增。北上广等大城市的发展,印证了这么一个轨迹。许多后发展的中小城市,羡慕大城市的发展,低房价、温和的经济增长自然成为其不想看到的景象。

  曾宪斌“房价越低城市越丢人”的论调令许多围观者不爽,但又未尝不是高房价得益者的心声。正是高房价,大城市里的原住民和先驱者成了既得利益者,正是因为高房价吹出的繁荣泡沫,使得一些官员的政绩理想得以实现。为房价低感到丢人的,一门心思盼着房价升高的,绝不止曾宪斌一个人。

  只是,在既得利益者为低房价感到丢人,感觉房价被严重低估的同时,城市的“美好”于一些低收入者而言,却渐行渐远。一些低收入的城市边缘人群,买不起房甚至求做房奴而不可得,长期工作、生活,鞠躬尽瘁在一座不属于自己的城市中,面对一些人因为低房价而产生的丢人感觉,只能无奈地黯然神伤。

  这是一种严重的价值评判割裂。既得利益者或者离既得利益者较近的人,总感觉房价太低,但对于那些占据人口大多数的普通劳动者,高房价就意味着更沉重的盘剥。城市若以房价增高为发展的方式和表征,这对于外来人口,无疑形成了一种天然的屏障。北京媒体隔一段时间就盘点一次的“群租房”现象,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曾宪斌除了是清华大学客座教授外,还是著名房地产策划人,与一些大型房产公司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从一个角度说明:曾宪斌的言论,很大程度上是以自身的利益立场为出发点的,围观者听到这样的言论,大可不必太较真,因为他最多不过是在为一些既得利益者背书。

  但对于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的、屡屡表明降房价决心的政府部门来说,应该从这个论调中发现问题:既得利益者和普通公众对于房价和城市好坏的评价,已经处于一种价值评判的割裂状态。如何平复这种割裂,规避价值割裂带来的其他割裂和对立,这是政府部门应该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李志强)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