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近乎无所不包的互联网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现代生活日常中的出行、购物、娱乐等都与其息息相关,它不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甚至还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网络谣言可畏,或毁人声名,或扰乱社会稳定,更为令人心寒的是,很多时候不明真相的网民的一腔热血仅仅化作对谣言传播的推波助澜。
2011年3月,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级强烈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与核泄漏事故。当时谣传食盐中的碘可以防辐射,于是国人纷纷疯抢食盐,甚至有奸商趁机涨价。一直充当调味品的食盐瞬间成为国人眼中的“金饽饽”。2011年12月,画家安云霁在北京后海采风的视频被网友误认为是“某和尚”在搞“船震”,一时间网友群情激奋,甚至人肉搜索,对其恶语相加。安云霁大怒,声称“要起诉全体网民”。
“起诉全体网民”无论是从起诉对象还是从实际操作上都存在难度,却真切地表达出当事人对网络谣言的愤怒。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无中生有的事件被以讹传讹,后果是当事人无奈地充当“炮灰”,自以为满腔正义的网民实则是火上浇油的“帮凶”。真相大白后,网民或许会反思,或许仅是若无其事。事实上,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可能被裹卷于谣言中,每个人也都可能被谣言中伤,成为谣言的“炮灰”。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它成为一个言论自由的平台,网民可以畅所欲言,纾解郁闷或分享喜悦,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无所顾忌、随意发泄,甚至伤害他人。因此,在面对一些网络谣言时,网民首先应该自律,在事件并未真正明朗之前,保持冷静、分清是非,至少不去做那个“推波助澜”的人。
网络时代,如若人人自律,才有可能营造一个干净的网络平台;倘若人人放纵,每个人也都无可避免地成为网络谣言的“牺牲品”。(林瑶)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系列评论:
杜少傅:网络谣言,止于自觉还是治理?
林瑶:网络谣言可畏 更该人人自律
弋羽:造谣者应承担网络谣言的“重量”
皮特:放纵谣言肆虐,不是太天真就是别有用心
马璐:遏制网络谣言 网站应筑好“信息堤坝”
相关评论:
斩断“散布网络谣言”的幕后黑手
打击网络谣言还须法制给力
不必害怕网络谣言
依法规范网络行为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