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杜少傅:网络谣言,止于自觉还是治理?

2012年03月30日 13:55   来源:中国经济网   

    相比于国外社交、微博网站,中国微博用户量的实际使用数和更新数是一个惊人的天文数字,远远超越任何一个国家的脸书(Facebook)和推特(Twitter)更新数量。由此带来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内容。轻松地信息发布方式让中国互联网成了谣言漫天飞的最大信息源,双刃剑效应悄然变成了中国社会的烦恼。

    毫不夸张地说,很多人晚上闭眼睡觉和早上睁眼时,不是拿着手机就是拿着平板电脑(pad)查看微博内容——只要醒着,就须臾不离“围脖”,被称为“围脖控”。最著名的网上“围脖”段子是,“围脖控”们自比中国古代的皇上,夜以继日地批写奏章——时刻盯着自己的“围脖”内容变化。

    “围脖控”的本质说穿了就是信息依赖症的表现。网民对“围脖”最大的兴趣也多是来源对网络谣言的好奇和猜想,各种八卦式信息在“围脖”上翻来复去地流传着,渐渐放大、复制,最后毫无悬念地三人成虎。

    网络谣言泛滥基于“围脖”的网络信息传播方式,打着所谓的“言论自由”的旗号,借助人们对信息的渴望和成瘾心理,“转发”、“引用”后被无限放大,加上一些网站对“围脖”信息不做任何负责任的考察、核实直接转换为网页上的新闻形式出现,加剧了网上谣言的“真实性”,让网友信以为真,之后,演变成新一轮的网络信息谣言。

    现实生活中,各种社会秩序都不是靠公民自觉就能够得到保障的。网络上,更不是一个靠自觉就能够保证信息真实性的传播平台。面对越来越多的网络谣言漫天飞,企图让天下网友皆成智者是不现实的。二战时期的德国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说过,“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网络传播方式会让谣言重复何止千遍万遍。从一两个信息的将信将疑到铺天盖地的“确信无疑”,在网络上,往往就是个把小时的事情。

    实际上,中国网络谣言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了。连最基本是数学运算圆周率的数值都有人用谣言推翻,初看可笑,细品可怕!

    网络上不可能靠信息发布者的自觉来控制内容的真实性,中国网络环境需要净化,需要通过营造合理的、有效的法治环境来消弭谣言传播的危害。网络技术是虚拟的,但人的行为和人所传播的内容不应该也不能够是虚拟的。网友和网站在信息发布和传播时应该负有相应的法律责任。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的,无限制的、脱离法治的自由就是对中国网络最大的戕害,因为客观上没人有能力分辨所有的信息真实性。(杜少傅)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系列评论:

 

杜少傅:网络谣言,止于自觉还是治理?


林瑶:网络谣言可畏 更该人人自律


弋羽:造谣者应承担网络谣言的“重量”

 

皮特:放纵谣言肆虐,不是太天真就是别有用心

 

马璐:遏制网络谣言 网站应筑好“信息堤坝”

 


相关评论:

 

斩断“散布网络谣言”的幕后黑手

 

打击网络谣言还须法制给力


不必害怕网络谣言


依法规范网络行为

(责任编辑:王雅洁)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