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人能像中国人那样储存那么多钱。从整体经济来看,中国人的储蓄额比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还多,即达到年经济总量的50%以上。多年来,对于中国人为什么要存那么多钱有过很多种说法。这里有一种新的解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来的一项研究指出,中国的银行对待其客户越是糟糕,中国的客户存的钱就会越多。(9月27日新华网)
IMF的这个结论虽然有失偏颇,但中国人乐于储蓄却是不争的事实。有分析认为,中国人头脑中设定有一个储蓄额度目标,只有实现了这个目标,才能买得起房子,看得起病,孩子才上得起学。所以,当排除通胀因素之后,尽管银行给出的利息并不如意,但他们还是会多存钱。
从2002年以来,中国的储蓄率一直在上升。截至目前,中国的储蓄率比全球平均储蓄率高出100%还多,全球平均储蓄率为25%,而中国的储蓄率为56%。储蓄增加,也有其负面影响——导致消费下降。2010年下半年以来,持续的物价上涨不但影响消费者生活,也在进一步制约了消费的提升,不少中低收入消费者将钱包捂得更紧,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储蓄过高,有多方面的因素。例如今年8月份,全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简称CPI)上升了6.2%,虽然比7月份下降了0.3%,但仍在高位运行。由于通货膨胀和低利息并存,存一万元钱实际上一年反而会损失几百元钱。储蓄无法保值,很多人因此也想找到合适的投资渠道,改变传统的存钱习惯,但苦于投资无门仅能作为想法存于脑中。
政府决策层也试图通过减少金融体系的流动性来阻止通胀,从而让储蓄资金会流入市场,形成消费动力,但结果适得其反。2010年10月至今年2月,央行已三次调高了存贷款利率,不过,这导致更多的人增加储蓄。前不久的一项调查也证明了这种想法的普遍性,调查结果显示:近90%的银行储户说他们更倾向于把闲钱存进银行或进行投资,只有略多于10%的储户倾向于“更多消费”。
也许有人会说,中国人并不缺少消费热情,而且他可以举出一些“颇具说服力”的例子。其中包括,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过去十年内汽车消费额每年增长8个百分点,2010年国产汽车产销双超1800万辆,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新车消费国;短短几年,中国已经成为奢侈品第二消费大国,已经超过美国,只落在日本之后……
数字很耀眼,但可惜的是这只是表面现象。与中国经济总量比起来,中国人花的就太少了,其消费总额仅占GDP总量的35%——这个数字仅为美国的一半,比大多数亚洲国家也低许多。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的总储蓄率从 1996年的36%上升到2009年的51%。为什么在一个钱越来越多的年代,国内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与信心没有随着GDP同步高速增长?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所占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这不得让人担心起来。
中国人为何对消费缺少热情?美国《纽约时报》刊登的一篇分析文章认为,“中国的高储蓄源于对饥荒的记忆”。同样,根据研究,中国人的储蓄与国际上的标准模式“两头低,中间高”正好相反,即年轻家庭和即将退休的人存款率很高,而四十岁上下的人存款最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中国,医疗保险、退休养老、失业保险、社会保障、消费者金融品种等方面都还不是很健全,许多人因此对未来表现出了担忧,存钱只不过是为了给明天下一个“保单”。
由此可见,中国人储蓄“成瘾”其实是一种无奈之举。即便许多人明白,把钱放到银行里,对于自己来说并不划算,但是总感觉自己是无依无靠的“飘萍”的中国人还是会继续选择把钱放入银行。(邱林)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新闻:
美报:中国人为何利率越低越爱存款?(图)
相关评论:
(责任编辑:王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