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峰:“高铁停工”折射基础设施建设狂潮之弊

2011年10月26日 0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当前,大批高速铁路建设项目因资金断供而停工,而涉及北煤南运大通道的蒙西至华中货运专线建设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中国的铁路建设最近出现了结构调整的迹象,主要表现在压缩高铁建设规模和标准。新版的中国铁路建设指标规划中提到:“十二五”铁路基建投资2.8万亿,相较于之前的每年7000亿、5年投资3.5万亿的铁路基建投资规模,2.8万亿确实降低不少。(10月25日《中华工商时报》)

    目前,中国已举借了太多的债务来修建高铁、公路、城市地铁及新机场等基础设施,这种建设狂欢让大洋彼岸的美国总统奥巴马都感慨不已:“可现在我们眼睁睁看着中国建造更新的机场和更快的铁路却无动于衷。”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热潮何时是个头?

    我们在未来真的能拥有高效、现代化、成本合理的“世界级”交通系统吗?

    以武汉为例,这座中部城市有人口900万,2040年计划建成9条地铁干线和3条城市快线,全长约540公里。同时推进的还有亟待新建的2个机场航站楼等一系列奢华基础设施工程规划。再来看看美国,大都会纽约的第二大道地铁线的一个两英里路段,花费了七年的时间方才建成,但是质量过硬。

    其实,铁路,特别是高铁,以及高速公路、机场等的建设狂欢并不是武汉独有,这一狂潮遍及大江南北,很多的建设规划设计、资金铺排,如以前的铁道部路网规划一样,往往是自上而下的,拍脑袋和“一把手”工程多,公众无奈接纳,更无法参与其中。

    再者,有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具有“奇迹”色彩的昂贵基础设施工程,可能对中国经济的长期繁荣造成不利。这些固定资产投资花费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攀升,造成中国经济的发展严重依赖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还有,这些项目的建设资金大都来自大额举债,加上“满城挖”的市政工程,加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地方政府为了摆脱财政困境,往往把财力疏困的希望寄托在“土地财政”上面,事实上也是造成楼市调控难度加大,影响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过度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使我国原已紧张的土地资源更加稀少,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公众在欢呼“日新月异”的巨变时,还要面对高昂的过路费、基础设施建设费和比普通列车高得多的高铁车票费。

    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13亿人民,我们已没有太多的土地了。过去,我们被“行路难”所困,因而“要致富先修路”。如今路通了,可我们的出行顺畅了吗?虽然我们GDP全球第二,可普通公众并不富裕,太多的举债无法担负,我们的经济发展规模和财力资本已不堪重负。

    够了吗?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狂潮!(王振峰)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新闻:铁路建设重点出现调整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