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冠冰箱贴何以成“顶流”?

2024-11-04 16:4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期,中国国家博物馆一款原创凤冠冰箱贴成为文博行业新“顶流”,上市三个月销量近8万个,带动同系列文创产品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激发大量网友对原型“明孝端皇后凤冠”的研究兴趣,并进入展馆与文物互动打卡。

  展创结合让文物活起来

  古老的文物曾是过往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具有超越时空的文化共鸣。文博文创并非传统元素与现代功能的简单叠加,而应找到文脉传承与当代生活的契合点。比如,国博凤冠冰箱贴的设计团队就精准捕捉到凤冠这一展品对游人的吸引力,通过线上线下动态分析,创新开发了兼顾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文创产品,并以展创结合的新模式让文物活起来与游人互动。【详细

  文博场所打开脑洞、放下身段,通过创意设计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让历史文物以鲜活姿态走进大众生活,自然成为文化传播的新亮点。事实也证明,供需“双向奔赴”的良性互动,为文博文创产业开辟一条新赛道。【详细

  在“博物馆+”上多下功夫

  对历史文化最好的保护,是融入日常生活,成为生活所需。某种意义上来说,博物馆发展至今,其职能不仅仅是“历史的储藏室”,更是了解历史文化的一把钥匙。在“博物馆+”上多下功夫、做文章,既能推动更多人触摸历史文化、感悟文脉流淌,也能为美好生活添彩。【详细

  文创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凤冠冰箱贴的成功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启示,我国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各地文博拥有众多别具一格的藏品,可通过仔细筛选大众喜爱的品类,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立足于中式审美与现代潮流,创新设计产品形式,打造出真正能够触动消费者心灵、产生情感共鸣的文创产品,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详细

  以生生不息的创新推动文博行业长红

  文创产品兼具商业与文化两种属性,要面对市场价值与文化内涵的双重考验。过去,文创冰激凌、帆布包爆火,各家争相模仿,游客审美疲劳;现在,文创冰箱贴越来越多,难保不会走上老路。文创产品走红后,文物如何从“走进家中”到走进心中,还需要博物馆和游客一起思考。【详细

  创新既需要灵光一闪的创意,也需要久久为功的积累。以生生不息的创新推动文博行业长红,还需不断完善行业标准、全力保障创新创造、持续激发市场活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力量。【详细

  (以上综合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羊城晚报)

  V视角:

  @啊偶:中式审美融入日常生活的典范。

  @喵大人:让文物开口说话、文化遍地开花。

  @广勇:小文创撬动大经济,真的很棒!

  @换个昵称G:这款冰箱贴也太好看了,想拥有一个。

  @青蛙:小手一伸,俺也想要。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中式审美直击心灵,小文创成“顶流”,背后是人们旺盛的文化消费需求。凤冠文创巧思精工、贴近日常,让传统文化具象化传播,促进了消费也带动了就业。“凤冠”或许是独一无二的,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只要肯下功夫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下大力气制作有特色、有品位、有价值的文创产品,未来的文创市场中将有更多的“凤冠效应”出现。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凤冠冰箱贴何以成“顶流”?

2024年11月04日 16:4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期,中国国家博物馆一款原创凤冠冰箱贴成为文博行业新“顶流”,上市三个月销量近8万个,带动同系列文创产品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激发大量网友对原型“明孝端皇后凤冠”的研究兴趣,并进入展馆与文物互动打卡。

  展创结合让文物活起来

  古老的文物曾是过往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具有超越时空的文化共鸣。文博文创并非传统元素与现代功能的简单叠加,而应找到文脉传承与当代生活的契合点。比如,国博凤冠冰箱贴的设计团队就精准捕捉到凤冠这一展品对游人的吸引力,通过线上线下动态分析,创新开发了兼顾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文创产品,并以展创结合的新模式让文物活起来与游人互动。【详细

  文博场所打开脑洞、放下身段,通过创意设计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让历史文物以鲜活姿态走进大众生活,自然成为文化传播的新亮点。事实也证明,供需“双向奔赴”的良性互动,为文博文创产业开辟一条新赛道。【详细

  在“博物馆+”上多下功夫

  对历史文化最好的保护,是融入日常生活,成为生活所需。某种意义上来说,博物馆发展至今,其职能不仅仅是“历史的储藏室”,更是了解历史文化的一把钥匙。在“博物馆+”上多下功夫、做文章,既能推动更多人触摸历史文化、感悟文脉流淌,也能为美好生活添彩。【详细

  文创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凤冠冰箱贴的成功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启示,我国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各地文博拥有众多别具一格的藏品,可通过仔细筛选大众喜爱的品类,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立足于中式审美与现代潮流,创新设计产品形式,打造出真正能够触动消费者心灵、产生情感共鸣的文创产品,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详细

  以生生不息的创新推动文博行业长红

  文创产品兼具商业与文化两种属性,要面对市场价值与文化内涵的双重考验。过去,文创冰激凌、帆布包爆火,各家争相模仿,游客审美疲劳;现在,文创冰箱贴越来越多,难保不会走上老路。文创产品走红后,文物如何从“走进家中”到走进心中,还需要博物馆和游客一起思考。【详细

  创新既需要灵光一闪的创意,也需要久久为功的积累。以生生不息的创新推动文博行业长红,还需不断完善行业标准、全力保障创新创造、持续激发市场活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力量。【详细

  (以上综合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羊城晚报)

  V视角:

  @啊偶:中式审美融入日常生活的典范。

  @喵大人:让文物开口说话、文化遍地开花。

  @广勇:小文创撬动大经济,真的很棒!

  @换个昵称G:这款冰箱贴也太好看了,想拥有一个。

  @青蛙:小手一伸,俺也想要。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中式审美直击心灵,小文创成“顶流”,背后是人们旺盛的文化消费需求。凤冠文创巧思精工、贴近日常,让传统文化具象化传播,促进了消费也带动了就业。“凤冠”或许是独一无二的,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只要肯下功夫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下大力气制作有特色、有品位、有价值的文创产品,未来的文创市场中将有更多的“凤冠效应”出现。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