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在公民权利、择业就业、工资待遇、生活方式、社会保障等方面,能够与城里人享有同等待遇。
每年春节前后的“民工荒”是真荒还是假荒?“民工荒”的真正原因何在?
从媒体的报道和政府公布的珠三角缺工情况不难看出,更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缺工,且大多是廉价劳动力。这是因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登上了城镇化进程的舞台,并成为新产业工人阶层的主体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往往把自己看成“准城里人”,希望在公民权利、择业就业、工资待遇、生活方式、社会保障等方面,能够与城里人享有同等待遇,他们不想再当廉价的劳动力。
搭建公平就业的平台
广东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农民工总数的75%。分析和讨论珠三角“民工荒”的原因和实质,关键在于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首先,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搭建一个公平就业的平台。
就业是民生之本。政府应把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摆在公共服务的突出位置,强化促进就业的职能,保证就业服务的均等化。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依靠非正规就业渠道就业,难以进入有组织的就业市场接受正规教育和培训,也很少有享受公共服务和待遇的机会,就业风险较大。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核心是承认和赋予新生代农民工平等的就业权。
融入城市需要“再社会化”
其次,要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落实“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政策。
城乡统筹说到底就是在新的发展时期,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城乡公民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其实质就是消除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别。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要统筹研究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城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第三,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的必备素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的角色定位十分重要,扮演成功者顺利融入城镇成为新市民,扮演失败者其中一部分回到农村成为新农民,一部分成为城市流民。新生代农民工从一个熟人的农村社会进入一个陌生的城镇社会有一个再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改变原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以适应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再社会化过程。如果这个过程不顺利,就会导致新生代农民工角色转换失败。
分批融入需要政策考量
第四,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分期分批融入城镇形成一个良好环境。
1亿新生代农民工不可能同时融入城镇,必须分期分批。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即在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权益保障制度、资源分配制度等方面使他们获得公平的对待,提供基本的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因此,政府要认真研究,制定一个可操作性的方案,设计一个可考量的融入城镇的社会指标体系,如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稳定就业并有若干年工作经历;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有一定的适应城镇生活的能力;有比较稳定的经济基础等等。
政府的立场、态度和政策可以鼓励农民迁入城镇,但不可能政府一声令下,农民就蜂拥入城。因为农民要全面比较、衡量自己的进城收益和成本。我们认为,新生代农民工也将随着其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适应能力分期分批融入城镇。
农民工融入城镇是一项系统工程,落户是他们融入城镇的一个标志。目前,一些城镇对优秀农民工出台了优惠的户籍政策,采取“积分制”方式,吸引了许多的优秀农民工前往城镇务工落户,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农民工融入城镇是涉及我国约五分之一劳动人口的问题,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环境,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待遇,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平等就业、维护权益、技能培训、社会保障、子女就学、健康教育等制度方面,营造一个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的良好环境,从而实现他们融入城镇的梦想。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