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上标签的爱心让穷人的尊严“羞答答”

2010年04月05日 08:34   来源:红网   孙小燕

(王乃玲/图 来源:红网)

  京华时报有篇报道,说不久前一所小学向学生们号召向旱区献爱心,并在全校范围内发动“一人一瓶水”的捐款活动。该校校长还专门给捐款5元以上的学生颁发奖状,奖状上印有“某某同学在一人一瓶水的捐款活动中荣获最具爱心奖”的字样。

  依我看,组织小学生为灾区捐赠零花钱是件好事,但校方为此特制作荣誉证书实乃画蛇添足之举。我们可以从多方面来探讨此种行为的弊端。

  就孩子而言,为灾区捐赠零花钱本是出自一份爱心,却不想自己的爱心却被校领导拿来评比,并且这爱心的大小竟与捐赠数额的大小成正比,这对孩子无疑是一种伤害。“我没有足够的零花钱,所以我的爱心就要遭到质疑吗?”面对孩子的质问,我们都应该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在小学里号召捐款献爱心,我们最大的收获绝对不是那堆零零角角的钞票,而是从小就培养了孩子善良、纯朴的秉性。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请不要对孩子的爱心谈斤论两。我相信,一个孩子真挚的爱心,绝对比一张百元大钞来得更加珍贵,所以,不要拿什么荒唐的“最具爱心奖”来扼杀孩子心中最初最单纯的善念。

  再者,学生一族在经济上本就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每天都有花销又没有收入来源,更何况是小学学生,他们能为灾区做的也就是捐出自己的零花钱。他们都来自不同经济状况的家庭,零花钱自然也有多有少,捐赠数额也该量力而行,可是如今,一纸“最具爱心奖”给多少人施加了压力。原本觉得爱心无差别的孩子现在却觉得捐一块两块太少了甚至有些丢人。于是家境并不宽裕的家长也犯难了:多给孩子一些钱吧,家里也实在捉襟见肘,不给吧,又怕孩子在老师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唉,这是何苦,捐款本是件好事,现在却让多少人望而却步。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给爱心贴标签的做法,会不会造成新一轮的“道德沦丧”。当爱心也和其他商品一样有了等价交换物,当我们开始对爱心谈斤论两讨价还价,还有什么东西能真正触动我们心中最柔软的那跟弦。爱心量化,道德量化,使很多行为失去了原本应有的价值,使得捐款成为走秀的舞台,献爱心成为炒作的契机。

  如今,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人们的心灵空间,净土是越来越少了。我们看事物的眼光开始带有商人的敏锐,我们变得跟商人一样有着病态的睿智,他们可以用任何事物做筹码,包括童真,以换取利益。

  当我看到一个孩子招摇着大把的钞票在捐赠的队伍里,脸上有炫耀的表情,等着进行一场无爱的捐赠,我为这个小小的“伪慈善家”感到心痛。

  能不能重新给爱心下一个定义,这个定义无关贫富,没有尊卑,我们单纯地用行动衡量爱心,从此停止对爱心的谈斤论两。如果我是受赠的其中一人,不管是成千上万的款项,还是一个孩子零散的角币,我将同样珍惜和感激。

  收起“最具爱心奖”吧,你的爱心我的爱心,天平的两端,都是一样的。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