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5月8日:白菜很忙,能否忙进心里

2012年05月08日 13:5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往年在天气转暖后会大幅下跌的白菜价格,今年5月却逆势而上,创出新高。菜贩一头压低收购价格,一头在市场上抬高价格,出现了消费者和菜农两头受损的情况。

    价格飙升的同时,山东省青州市一些地方被传出部分蔬菜商贩使用甲醛溶液喷洒白菜进行保鲜的现象。记者实地调查发现,这一做法在部分春白菜的长途运输中确实存在。一些菜商反映,喷甲醛给大白菜保鲜的方法已沿用三四年。

 


    
    菜农和消费者为何两头受损?


    此时的白菜市场,主导权落在了中间商手中,这种情况下中间商不在价格上谋取最大利益则不正常。远离城市种植的蔬菜需要购销环节,这很正常;中间商低价买高价卖,市场仍然正常;而当白菜出现暴利,卖出了猪肉价格,另一边却出现菜贱伤农,这时候的市场就不正常了。市场上的白菜价高乃至暴利仍有其合理因素,可当高价或暴利全为中间商独享,就不合理。不合理的原因,是菜农被排挤于市场之外,话语权、定价权基本被剥夺。
    
    从“菜园子”到“菜篮子”到底有多远


    为了降低菜价,北京自去年秋天起,就开始尝试将“菜园子”与“菜篮子”进行无缝对接,具体做法,就是将便民菜车直接开进小区。比如,去年10月15日,满载着3000多斤新鲜蔬菜的厢式货车就直接开进了北京静淑苑社区;短短两小时内,满车蔬菜就销售一空。这也难怪,便民菜车上的蔬菜都是从“菜园子”里直接拉来的,不仅新鲜,价格也低廉,自然深受欢迎。
    
    推举白菜担任“毒菜”代表


    白菜接连大出风头,至少击穿国人两个心理底线。其一,白菜一向是价格低廉的代名词,“白菜价”早成固定词汇。连白菜都卖出“天价”,还有什么不涨价?再涨下去,还有什么东西是老百姓消费得起的?其二,白菜是中国人最喜爱也最常见的当家蔬菜之一。连白菜都吃不得了,还有什么可以放心吃?
    
    破解甲醛蔬菜不能只靠监管惩罚


    商家之所以走上喷洒甲醛溶液保鲜之路,客观原因大致有二:一者,缺乏有效技术手段,只能模仿其他人的做法。目前,究竟是谁开始首先使用甲醛溶液来保鲜已经无从查起,唯一知道的是所有商贩几乎都是看别人这样做,自己也就跟着做。二者,缺乏风险保障,蔬菜一旦在运输中出现纰漏,只能自己承担损失。
    
    甲醛保鲜系常态,百姓健康非常态


    菜商、水产商们是否被普及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是否被告知不能使用福尔马林保鲜食品?是否知道使用福尔马林保鲜食品会给消费者和自己带来什么后果?有关专家们是否带着科学的良知,通过科普方式告知消费者,菜蔬水果和水产品使用福尔马林保鲜,与不曾使用福尔马林保鲜,两者有什么区别?院士们、教授们、科学工作者会为论文伤透脑筋,能否也为菜蔬水果水产品的保鲜伤伤脑筋?能否解剖福尔马林保鲜的秘密并开发出无害保鲜产品?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中间利益链条冗长、市场监管机制缺失,造成了菜农卖不出价、消费者买不起菜的现状,而甲醛保鲜又为“易粪相食”提供了一个无可批驳的例证。一棵白菜掀起了长久以来掩住市场恶性连锁反应的盖子——连白菜都是这样,其他的商品也就可想而知。当整个蔬菜产业病入膏肓、岌岌可危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还能改变什么?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白羽)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