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菜农和消费者为何两头受损?

2012年05月08日 07:10   来源:广州日报   马涤明

    蔬菜供应链的上游是菜贱伤农,供应链的下游,则是诸多消费者惊讶于菜价高企。问题在哪里?记者调查发现,菜贩一头压低收购价格,一头在市场上抬高价格,才出现了消费者和菜农两头受损的情况。(5月7日《第一财经日报》)

    以经济学道理说,这种情况带有市场操控性质,此时的白菜市场,主导权落在了中间商手中,这种情况下中间商不在价格上谋取最大利益则不正常。远离城市种植的蔬菜需要购销环节,这很正常;中间商低价买高价卖,市场仍然正常;而当白菜出现暴利,卖出了猪肉价格,另一边却出现菜贱伤农,这时候的市场就不正常了。市场上的白菜价高乃至暴利仍有其合理因素,可当高价或暴利全为中间商独享,就不合理。不合理的原因,是菜农被排挤于市场之外,话语权、定价权基本被剥夺。

    消费者与菜农两头受损,源于两个问题:菜农受损是因话语权、定价权之弱;消费者受损乃因市场供应量的不足,这种情况下即便是菜农直接在市场上卖菜,也会卖出猪肉价。

    这两个问题,市场本身都无法解决。前一个问题因为生产者被排斥于市场之外,后一个问题则因蔬菜生产者目前还不具备了解和把握市场的能力——这又带有“市场失灵”的性质。那么,解决问题就需要“看得见的手”登场。然而,菜贱伤农也好,蔬菜暴利也好,两头受损也罢,这些问题长期存在,显然是“看得见的手”失灵,或说不作为。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松散型的农业生产面临着信息不对称、风险不确定以及话语权定价权弱势等问题,这时候,农业生产需要一定的组织与协调因素介入,比如成立行业协会等,有效地沟通市场信息,避免盲目种植,集体抵御中间商恶意压价等。这些工作仅靠农民自身很难完成,这时候便显现出政府服务功能的重要性。

    然而,这个问题我们已讲了很长时间,一些地方在实操上的表现却很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一是在服务问题上没有找准方位,比如一遇农产品滞销,不是红头文件摊派,就是亲自上阵叫卖,却不善于长远的、科学的规划与组织。二是懒政或选择性重视,要么是把种植经营看成农民的事、市场的事,与政府关系不大;要么是该管的不管,或管不好,不该管的管了不少,要求种什么、不许种什么,每每以官员政绩、招商引资企业利益为出发点。 

 

相关评论:

 

“白菜赛猪肉”,谁都伤不起

白菜“猪肉价”背后的深层根源

不必对“白菜价比猪肉贵”太惊诧

(责任编辑:白羽)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