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林:没必要把宝都押在外贸出口上

2012年05月08日 11:05   来源:中国经济网   

    广交会是中国最大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是出口行业是否健康的标志。刚刚闭幕的第111届广交会成交出现罕见下滑,反映出全球市场依然疲软,同时也加剧了对未来一段时间外贸出口形势的担忧。

    从广交会历届发布的数据看,这是除2008年金融危机之外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届交易会。由于遭受欧美经济不景气对全球经济的拖累,中国外贸出现历史少见的减速增长期。此次欧盟到会采购量减少了15.5%,美国市场成交额减少了8.1%。与以前相比,约有86%的订单都是中短期单。

    在目前中国外贸出口的主要对象中,占据前三位的分别是欧盟、美国和日本。而这三个贸易对象,占中国出口总额的60%以上。这三个经济体一有什么风吹草动,都会反馈到中国经济上来。如果欧债危机再持续下去,必然引起就业率下降,中国对欧出口也可能会萎缩。

    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出口是原动力,它不仅直接影响到GDP,还间接影响到国内的投资和消费。这是我们长期以GDP增长为目标来推动经济发展的结果。在构成GDP的“三驾马车”中,政府能够利用其力量推动的投资成为首选,但投资的过度扩张会促使货币超发,而流动性泛滥将导致通货膨胀加剧,因此投资也不能无限放大。

    这样,中国就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到了国际市场,期望用外贸的增长来保证GDP的增长。虽然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对外分割特点,但是在中国经济越来越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经济也很难避免受到外部的冲击。2008年,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发展有可能出现倒退的情况下,决策层被迫投放4万亿元人民币挽救中国经济。

    当然,在当前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我们不能指望政府再投入巨资来拯救经济。但不可回避的现实是,由于国际市场的变化,中国过度依赖对外贸易来拉升经济的路越走越窄。

    当前,我们直接面临的问题是大量出口导向型企业将难以为继;而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收入分配的偏差,老百姓的财力还无法适应振兴内需的需要。从目前来看,这种影响是客观的,也可能是长期的。

    由于过去主要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快速发展,而把内需放在次要地位,这就有了“中国制造,世界消费”这个说法。然而,中国人生产的产品自己却没有真正享受到。中国家庭把可支配收入的四分之一都存起来,消费者和各单位每年的储蓄额达到2.5万亿美元。反过来,这也使得中国经济比以往更依赖出口和投资,在国民经济中造成不平衡的现象。

    政府决策层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最近也一直在强调提振内需,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明确提出要将经济结构的重点转移到国内市场。目前外贸数据的下降证明了政府决策的及时,但是完成这一转变又是非常艰难的。

    即便艰难,我们也没有必要再把宝都压在外贸出口上,而忽视了内需市场。无论如何,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既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目前的当务之急是采取措施,转变经济结构,将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到国内。而要实现“向内看”这个目标,又必须下大力气提高民众的财富收入,建立起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样民众才有能力在国内市场上进行消费活动。(邱林)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从广交会成交额下滑看目前外贸新格局

 

     发达国家推动制造业回归: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如何应对贸易保护升温?

(责任编辑:李焱)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