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制改革:拆得动庙宇,撵不走和尚

2012年03月30日 08:41   来源:中国网   王传涛

  2010年,佛山推行大部制改革。大部制改革前,各局的领导编制基本是“一正三副”、“一正四副”、“一正五副”。大部制改革后,将原来的领导编制变为“一正三副五局务”,“一正四副六局务”、“一正五副八局务”。最终的结果是,一名官员也没有撤职。(3月29日《新京报》)

  两年前的大部制改革,可谓风生水起,引无数人侧目。然而,“一名官员也没有撤职”的现实,却打破了公众的幻想。一个单位能够设置10余名副职,是常有之事,只要是进行了大部制改革的城市,基本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在提倡“精兵简政”、严查“人浮于事”现象的当下,这可以算作是真正的“逆风行事”。可是,这样的事,还是大范围的出现了。地方政府负责人解释说,“庙已经拆掉,下一步赶和尚就容易了”。

  然而,笔者却认为,庙拆了,和尚未必就能赶得动。改革的问题,其实不是部门设置与权力分配的问题,在根本上,其实是人员安排的问题。许多官员会给组织以这样的压力:同样的行政级别,同样没有犯错误,为什么用别人而不用我?事实上,在任何部门、任何单位,只要涉及到部门调整,就会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人事调整,出现“人事竞奔”、走后门的现象再所难免。因此,透过一个单位“14位副局长”或者说“19位副局长”的现实,我们看到了大部制改革的艰难,而这个艰难最主要的阻力来自于人事安排。

  即便是现任领导任期到了,“赶和尚”仍然会有阻力。“赶和尚”的实质,其实是减少领导岗位,对于许多下属而言,这意味着晋升机率会大大降低。问题又来了:前几日的“两会”上,有代表委员坦言“官员三年不升迁就会出现思想躁动”,对于一些年富力强的副职而言,这意味着他们可能会出现一些思想上的变化。而有评论分析指出,这样的思想躁动,无法是想升了、想贪了、想玩了。对于打着提高行政效率的大部制改革而言,这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可以预想,大部制改革前期若不能拿出勇气来,将“拆庙宇”和“赶和尚”同时进行,寄希望于以后再赶和尚,并不是很现实。大部制改革不是简单的“1+1=1”的问题,每一个“1”,都可能会成为改革的阻力。倘若权力不能收回,职务不能减少,大部制改革中所谓的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建设“责任制政府”等理想和目标,就会变成浮云。职务不减,单纯的将权力进行合并,显然远远偏离了大部制改革的本意。

  可以肯定,但凡要改革,就会有阻力。大部制改革,亦然如此,遇到一些现实方面的因素,实在正常。北宋王安石所说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非常容易成为改革者的口号与行动纲领。然而,在坚挺的改革阻力面前,就连发明这句名言的人王安石尚且不能完成自保,所谓的“祖宗不足法”,势必会吓倒许多人。当我们的改革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是要狠一狠心坚持下去,还是逐步对既得利益者实现妥协和让步,显然会决定大部制改革的走向。

  要改革,就来点真刀真枪的改革。只拆庙宇,不赶和尚;只改名称而不“革官员的命”,又哪能称作改革?希望正在进行大部制改革试点的地区,能够当断则断,来一场有魄力的、彻底的改革。总不能眼看着公众期盼许久的大部制改革变成简单的机构合并。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