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市场改革基础才够牢靠(图)

2012年03月29日 07:03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张立栋

  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27日考察了中关村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工作。

  这个对“新三板”推进工作的调研,情理之中却意料之外地促发了一系列夸张的市场现象:“新三板”概念股被疯狂追逐的躁动尚未停歇,二级市场却被包括这消息在内的一组信息震得颜色大变——28日两市股指双双低开后一路走低,沪指跌破60日线,深成指跌破半年线支撑。午后股指在低位横盘整理后继续走低,沪指跌破2300点关口,深成指亦跌破60日线支撑,创业板指大跌超5%,各板块全线飘绿,个股跌停潮涌现。

  暴跌惨不忍睹。这不是各方想看到的情况,却真真实实发生在我们面前。

  同样一个消息,为什么会有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

  正如王岐山副总理所言,场外交易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场外交易市场,努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满足多元化投融资需求、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一件好事。这件事,市场呼吁了多年,市场人士每每撰文也都在鼓励政策层面有新突破,然而事到临头,却都颜色更变,唯恐避之而不及。

  的确,按照管理层的思路,“新三板”的上市门槛较低、审批流程较为简单,会有条件的向部分个人投资者开放。于是,人们迅速想到,以三板企业平均不足20倍的市盈率,一旦在统一互联的全国市场中拥有流动性溢价,对当前还并不算便宜的创业板与中小板的估值冲击、资金分流压力可想而知。

  曾几何时,许多市场人士听到并赞成这样的观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办法在于彻底变革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政策上要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进军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增加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那么,通过发展场外交易市场,让这个市场为中小企业融通资金,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资本市场的属性而言,中小企业从直接融资渠道获得的资金是长期性资金,可以长期使用,这比通过间接融资的银行贷款更具稳定性。

  可是,市场为什么对这样的“好事”报以如此畏惧的心理呢?

  最合理的解释是,对流动性的担忧。我们也看到在28日当天就有人总结出了若干条利空:新三板加速首当其冲,其次则有养老基金试点入市还需时日;今年以来最大IPO中信重工拟发行6.85亿股以及货币宽松预期落空等。

  这是对流动性的担忧。不过,在我看来,更大的问题是人们看到了由若干制度性改革将引发的市场价值中枢整体下移,这可是流动性再充足也解决不了的。

  这一轮市场价值中枢的调整有其深刻的制度变革背景,简单说,它和发行制度的改革以及退市制度的完善都有着紧密的关联。以退市制度而言,未加完善的退市制度下,可以出现资产为零的上市公司对应数亿元市值的不合理现象;可以出现绩差股股价常常比绩优公司股价还高的情况。然而一旦主板和创业板退市制度加以完善并被强力推出,那么将有一大批公司无法重复以往的重组游戏,将有一大批投资者会为既往的投资逻辑而赔个底儿掉。

  中国股市整体的定价机制不合理造成了价值中枢的经常性游移。在总体上呈现稀缺性的前提下,整个市场价格总是倾向于被高估。如果制度性改革动真,哪怕只是撕开一道口子,其决口效应也会整体上拉动市场走向“回归之旅”,而这种担心总会在某一两个事件被引爆。

  因此,管理层恐怕还要思之再三,在大力度推进制度性改革的前提下考虑提供若干“软着陆”或“渐进”方法。保护好既有投资者的利益,并让他们和增量投资者的利益逐渐融合,才能为市场下一步改革奠定牢靠的基础。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