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名副局长”后改革的妥协与利益赎买

2012年03月30日 06:49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杨涛

  从公开的信息可知,在佛山市,许多局都拥有十余个局领导。佛山市编办的负责人说,这是实行大部制改革“过渡时期的产物”。2010年,佛山推行大部制改革,广东省编办同意了佛山当地的意见,按现有的领导编制数制定了新的编制方案,没有撤官员。所以,很多局的编制都超过省定方案的数量。(《新京报》3月29日)

  许多网民都表达了义愤,这分明是拿民脂民膏当儿戏!我理解这种义愤,但如果暂时放下高蹈的理想,不设想自己生活在“空中楼阁”,那么,或许能从这种19名副局长的现象中,感受到改革推进的艰难,理解这是改革必要的代价。

  如果纯粹从工作需要讲,一个局,哪怕再大,也不需要19名副局长,何况,省定的方案都还是“一正五副八局务”。但回到现实,改革是要有阵痛的。改革意味着原有的一些利益要失去,但让谁失去这个利益呢?换到谁身上都不愿意,如果强推,恐怕阻力更大,甚至改革本身难以继续。因此,改革并非田园牧歌式旅途,不是单凭高歌猛进的热情就行,它需要必要的妥协和对利益的赎买。设立19名副局长当然是人浮于事,但毕竟改革走出了一步,将一些局室合并了,为精简部门、提高效率闯了一条路。某种程度上讲,设立19名副局长就是一种妥协和赎买,这种改革当然是不完美的,却总比不改革好一些。

  这就像“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一样,许多民众当然希望能将所有的官员财产全部公开、阳光,一次性改革到位。但一些地方推行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看起来并不彻底,只是要求新提拔的官员财产公开,对以往的官员不作此要求。这种公开当然并不彻底,但阻力小,能够慢慢进行下去,比不改革要好。

  其实,不仅大部委改革、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等等,在既得利益集团已经坐大成势的今天,既要不让社会发生大的动荡,又要让改革能推进下去,就少不了妥协,少不了利益的赎买。今天的改革已经不是上个世纪80年代,将蛋糕做大时人人都是受益者,而在如何分蛋糕上进行改革,必然会触动某些人、某些集团的利益,改革必然会遭遇一些人的反对,并因此而付出代价。

  现实是冷酷的,有时改革涉及错综复杂的利益调整,上面的命令很难执行,不是早就有“政令出不了中南海”的说法吗?今年3月14日举行的两会记者会上,温总理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关于房价调控提问时也谈到,群众也在责怪我们,说房价越调控越高,政策不出中南海,听了感到十分痛心。

  当然,说19名副局长是改革的必要代价,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合理的,这种现象也不能长期存在。在妥协和利益赎买中,也应当设立改革终极目标,最终要执行机构精简的规定,让副局长自然减员,使人员配置趋于科学合理。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