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俊评两会】楼市调控:让百姓买得起房是第一步

2012年03月12日 06:02   来源:中国经济网   

    今年的全国“两会”,楼市调控仍是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议论的焦点,也离不开房价。因为,在大多数人眼里,只有房价下降了,老百姓买得起房了,楼市调控才算成功。否则,调控就不能放松。

    毫无疑问,把过高的房价压下来,让房价不再与老百姓的购买能力相背离是楼市调控的主要目标。但是,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让老百姓买得起房显然不是楼市调控的唯一目标。房价不仅连着民生,还连着经济,健康有序的房地产市场,不仅事关民众的生活幸福感,对也关系着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设想能否最终成为现实。

    过去的十多年,由于房价的连续快速上涨,不但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而且也严重影响了经济结构的合理建立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

    从经济结构来看,随着房地产业纷纷被地方当作支柱产业来发展,各地经济结构出现了严重失衡的现象。资本看到投机获利较快,进入到房地产链条中,买地、炒房的风行导致各地实体经济发展严重受挫,经济发展潜力严重削弱。在房地产业的过度拉动下,钢铁、水泥等行业也出现了严重“虚旺”和“过火”现象,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从社会资源分配来看,由于房地产业的过“火”,特别是暴利横行、泡沫泛滥,不仅使使社会资本纷纷转向房地产业,使实体经济出现“空心化”现象,而且泡沫过度泛滥,使经济基础越来越脆弱,抗风险能力也越来越弱。

    更重要的,由于房地产业带给地方政府的“即时效应”、“即时政绩”过强过快,也使地方政府的政绩观受到进一步的扭曲,执政思维、执政理念、执政目标、执政重点等都出现了与执政要求不相符的现象,对百姓的关心度日益降低,为百姓谋利益的内在动力严重削弱,而且发展经济的理念和思路也出现了很大的偏差。

    眼下,由于楼市调控政策威力的发挥,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相对低迷的现象。于是有人认为,楼市调控已经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对稳定经济增长速度产生了影响。从表面看,这种说法似乎有一定道理。实质上,这种想法是非常有害的。

    房地产市场出现的低迷现象,并不是调控的原因,而是房地产市场不健康的表现,是病症消除前的暂时“昏迷”。一旦房价下降到一定幅度,一旦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认识调整过来了、开发商获取暴利的想法没有了,老百姓对房地产市场信任了,房地产市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健康有序了,就会很快走出低迷。相反,如果不健康的思维仍在作怪,房价仍然坚挺,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情节以及开发商对暴利的奢望没有消除,调控就不能停止,哪怕房地产市场继续低迷。

    加大楼市调控力度,把过高的房价压下来,把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挤干,不仅是解决老百姓住房问题、改善老百姓生活的需要,也是优化经济结构、巩固经济基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壮大实体经济的需要。让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才是楼市调控的最终目标。(谭浩俊)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个人专栏·延伸阅读

>>>【浩俊评两会】<<<

 

应尽快公布房产税试点方案的时间表

 

税制改革可利用法律手段让利于民

 

民资新“36条”细则应尽快出台

 

国企改革破题应靠民资进入

保障房建设“跃进”一把又如何?

CE两会原创评论

>>>【振峰两会观察】<<<

>>>【陶冉两会围观】<<<

>>>【邱林说两会】<<<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