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俊评两会】国企改革破题应靠民资进入

2012年03月08日 06:08   来源:中国经济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5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要全面推进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当务之急是要做好调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进国企改革和推动收入分配改革这三件事情。(3月5日 中国新闻网)

    今年的全国两会“国企改革”仍然是一个重要话题。国企,特别是央企,不仅要从战术上提出改革的方法和路径,更要在战略上提出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只有目标和方向明确,改革才不会走歪路,改革才不会出问题。毕竟国有企业是“共和国长子”,是国民经济支柱,必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从前些年轰轰烈烈的国企改革,让民间投资者投资热情得到充分释放,到近年来国有企业失去边界的快速扩张,让国进民退的担心再次出现。虽然时间跨度并不算长,但产生的的心理落差却很大。

    国有企业如果在体制、机制等方面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而单纯依靠对政策、资源、市场等的垄断和控制来发展、来竞争,不仅自身发展不好,而且会影响市场经济秩序的完善,影响其他市场经济主体的健康发展。更重要的,以这样的方式发展,只能做“门槛王”,而没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

    这几年,国有企业大而不强、高而不壮的问题已经日显暴露。2011年,有61家内地企业入选《财富》世界500强,其中59家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只有两家,即华为公司和江苏沙钢集团。而进入世界500强的国有企业中国,却没有一家能象华为公司那样具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具有让跨国公司胆战心惊、夜不能寐的竞争实力。

    这种现象,也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和关注。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日前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2011年国有大型企业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这为国有经济增长提供了制度保障。不过,他也坦承,国有大型企业发展仍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2012年,在继续抓好国有大型企业自身改革的同时,国资委将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其与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的共同发展。”在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扩张热情十分高涨、扩张速度前所未有的情况下,提出这样的要求,还是颇具针对性和现实性的,至少,它能够有效缓解一下公众对“国进民退”现象的担心。

    在国有企业过度强势、扩张欲望过于强烈、对民营企业大有收编之意的情况下,如何让民营资本参与到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的改革中来,形成更加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和资本构成体系,是值得好好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自提出国有企业改革思路以来,尽管前些年“民进国退”的步子很大、速度很快。但是,实事求是地讲,退的都是一些地方中小型国有企业,改的也是一些已经无法生存下去的企业,效益好的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并没有在改革上取得明显进展。垄断企业、对政策和资源具有支配权的企业,仍然是完全的国有企业或国有具有绝对控制权的企业。

    显然,要想让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要想让国有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合作发展,首先要解决国有企业愿不愿、想不想的问题。要知道,前些年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也有过部分垄断行业向民营资本开放的探索,但是,实践证明所谓的开放,更多的是形式上的,而没有实质性内容。如民用航空领域,曾经那么高调地对民营资本实施开放,结果是,当民营资本轰轰烈烈地进入到民用航空领域后,才慢慢发现,一切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民用航空对民营资本开放的是“玻璃门”。民营资本进入民用航空领域后,在航线资源、政策资源、环境等方面,完全与国有航空公司地位不平等、待遇不平等。目前,还能在民用航空领域苟且偷生的民营航空公司,已经几乎没有了。

    是否真心愿意与非公有制企业合作,不仅是下一步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问题,也是民间资本能否重拾投资热情的重要问题。

    国有企业能否与非公有制企业合作,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从近年来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与非公有制企业,甚至是地方政府的合作来看,“控股权”都是国有企业合作的首要条件。也就是说,没有控股权,国有企业是不会同意合作的。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只要国有企业不放弃控股权,与非公有企业的合作就很难推进。如果继续以控股权来推进国有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的合作,就等于是“国进民退”,就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因为,市场经济体制下,最重要的是公平,地位的公平,资本合作的公平,竞争的公平。失去公平的合作是不可能成功的。

    在推进国有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合作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垄断问题。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垄断已成为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和完善的最大难题之一,也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垄断不破,对民营资本开放,与非公有制企业合作,就是一句空话。但是,如何打破垄断,如何让民营资本进入到垄断行业,不仅涉及经济体制改革,还涉及政治体制改革,如国有企业的地位、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管理、资源的分配、政策的公平性等,都需要作出重大调整。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关方面能够“放权”吗?能够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去失去垄断行业的改革吗?

    总之,让国有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合作,问题的关键不在非公有制企业,而在国有企业,在相关职能部门。只有国有企业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思想解放了,观念更新了,思维开明了,国有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的合作才有基础,才能真正地向前推进——让民资进入,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选项。(谭浩俊)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个人专栏·延伸阅读

>>>【浩俊评两会】<<<

 

应尽快公布房产税试点方案的时间表

 

税制改革可利用法律手段让利于民

 

民资新“36条”细则应尽快出台

 

CE两会原创评论

>>>【振峰两会观察】<<<

>>>【陶冉两会围观】<<<

>>>【邱林说两会】<<<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