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冉两会围观】解读民资进入银行业细则的突破

2012年03月09日 06:11   来源:中国经济网   

    3月7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山西团驻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基本和国有资本进入是同样标准,没有特别的障碍。目前,银监会正在进一步梳理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相关规定,下一步将出台有关实施细则,适当时会尝试一些突破。(3月8日《钱江晚报》)

    在公众的眼里,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并非一帆风顺。是否改变其在金融流通中“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局面一直以来社会各界争论的焦点。其实,激烈的“名份”之争无法否认民间资本的存在作用。银监会借两会契机,公开提出将为民间资本准入加把力,和2011年11月时央行高调重申“高利贷标准”前后呼应,为民间资本的“正名”进一步地奠定了基础。

    去年,温州商人因资金链断裂发生跑路事件,由此引发的中国社会对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大讨论至今令人记忆犹新。银监会出台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有关实施细则,是金融机构温州民间资本发展形态的一个积极回应。民间资本得到了进入银行业的准入后,将成为优化中国金融体系的希望,已经不是简单地用“鲶鱼效应”所能概括的。

    为民间资本“正名”,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将有很大的帮助。近些年来,小微企业在正规银行无法获得资金支持,尽管民间借贷具有一定风险,但在形势逼迫面前,小微企业的选择并不多。银行普遍对小微企业融资提不起精神,各种苛刻的条件限制让小微企业望而却步,久而久之,民间借贷成为了小微企业存活下去的唯一出路。

    从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发展来看,金融机构囊括了金融流通领域中主要的业务部分,垄断色彩极其浓厚,长此以往,对金融机构的发展势必产生负面影响。和民间借贷相比,正规银行金融机构有天然的资源优势,缺少了民间资本的竞争存在,银行不仅安逸、骄横,最重要的是没有公正、完善的市场竞争会导致银行机构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步伐,2011年温州发生的各种由于金融流通领域不畅而导致实体经济危机就是个例子。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是中国金融体系重建市场化标准的一个难得的契机。

    尚福林说过,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实施细则会“尝试一些突破”是个令人期待的话题。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渠道应该是透明的,机制应该是相对完善的,欧美国家虽然经济了2008年金融风暴的打击,但在资本流通,特别是民资进入银行业的流通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在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的设计理念上也可圈可点,就像没有必要因为次贷危机的发生就否定华尔街存在的意义一样,借鉴西方金融流通领域安全、便捷的产品设计引导民间资本发挥最大的作用也许是所有“突破”的前提。(陶冉)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个人专栏·延伸阅读

>>>【陶冉两会围观】<<<

 

税制改革的“馒头”有望成功出锅

 

解读房价挤牙膏式降价的背后

 

 以药补医:公立医院须回归公益性

 

PM2.5时代:经济发展积极信号

 

禁喝茅台是三公改革"第三步"?

 

CE两会原创评论

>>>【振峰两会观察】<<<

>>>【邱林说两会】<<<

 

>>>【浩俊评两会】<<<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