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吞云吐雾”的生活

2011年01月25日 07:09   来源:人民日报   刘歌

  新年伊始,西班牙开始实施被视为欧洲最严厉的禁烟法,在所有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设施内全面禁烟,医院、幼儿园等地方的室外公共区域也禁止吸烟,能吸烟的地方只剩下赌场、游戏厅、旅馆房间等少数室内公共空间及烟民自己家里。违反禁烟法的罚款,最高可达60万欧元。包括西班牙在内,欧洲目前已有18个国家立法在公共场所禁烟。

  与欧洲类似,美、亚、非洲的很多国家也先后立法或规定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并禁止媒体和公共空间出现诱导人们吸烟的信息。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想吸烟的人只能进自家屋里;而澳大利亚禁止抽烟的范围,甚至包括了那些有25%的面积没有屋顶的场所。正是这些“近乎苛刻”的禁烟法令,让“在公共场所万万不能吸烟”的意识融入人们的大脑之中。

  除了立法,更多国家采用的是“心理诱导法”,利用信息对人们心理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烟盒上的警示性广告。一排烟渍斑斑的大黄牙、被烟熏得发黑且千疮百孔的肺和面目狰狞的烟熏骷髅,看完之后既害怕又反胃,哪里还有吸烟的欲望。这一招看似过猛,其实效果不错。统计结果表明,自从泰国政府规定烟盒必须用一半的面积印上这类警示性图片之后,泰国女性、青少年和中产阶层吸烟人数逐年递减。

  阻止诱导性信息的传播,自然很有必要。研究表明,很多青少年开始吸烟,重要诱因之一是烟草广告和影视作品对吸烟行为的刻意美化,误导了他们尚未成熟的判断力。目前,绝大多数国家都明令禁止媒体上出现烟草广告。美国、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还禁止烟盒上印有“低焦油”、“清淡”或“柔和”等误导性标签。1999年美国政府起诉菲利普·莫里斯烟草公司,理由之一就是后者利用“清淡”和“低焦油”等标签欺骗公众。该公司被判犯了民事欺诈罪,不得不出巨资来赔偿政府支付的医疗费、限制烟草广告和营销、提高烟草价格。

  对于影视剧中暗藏的诱惑性信息也不应放过。在不少影视剧中,吸烟者往往被塑造成一种潇洒、不羁或深沉的形象。它无形之中对观众产生了心理暗示,其危害性绝不亚于明目张胆的烟草广告。

  社会行为心理学专家提出,吸烟属于个人行为,人们有选择的自由,但它不能影响公共环境,造成更多的无辜者被动吸烟,从而影响身体健康。这也正是众多国家制订严苟法律的动因之一。作为社会成员,人们的行为往往受社会时尚和潮流影响。禁烟能否成功,既取决于吸烟者自身态度的改变,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大环境对吸烟的态度。一方面传播禁烟的警示性信息,另一方面阻断吸烟的诱惑性信息,创造一个拒绝吸烟的社会氛围,将能帮助更多烟民摆脱“吞云吐雾”的生活。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