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老师基本上是上完课就走人”、“毕业了,专业老师都不认识我”……这是许多学生对大学教师的印象。在昨日省教育厅组织对襄樊学院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该校于去年进行了学生管理工作体制的改革:授课教师在一定的年限内必须担任班主任工作。(4月21日楚天都市报)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教过我的老师中有很多是不认识我的。但我绝对不是属于沉默寡言的那一群,在课堂上也会和他们交流。确实会有一些老师属于一下课就走的,他们似乎总是很忙,形色匆匆地上课下课,迟到了会很职业地跟你说:“不好意思,耽误大家时间了。”听说很多老师都在外面有兼职的工作,教书这是他们其中一个工作而已。虽然老师们一个星期要上的课很少,但在此之外的时间你是很难找到他们的。就我所知道的年轻老师,为了生计都会在外面的单位做兼职工作,而稍微知名的教授则大多数应酬极多,甚至常常会因为开会出差而不能正常地上课。所以,鉴于这种现状我很不好意思,也很少有机会打扰他们。
相对国外的小班教学,甚至本科阶段的导师制,由于中国自身条件的限制,硬件和制度上已经落后于人了。而老师与学生间的陌生感更让我开始怀疑大学的存在的意义在于什么。大学不只是为了传播知识,不只是为了传播技术,更多的应该是灌输一种精神一种态度。即使不是所有的学生将来都会从事学术研究方面的工作,但与老师之间适当的默契还是必要的。否则智慧的火花永远不会擦出,大学只会沦为另类的机器工厂。
一个优秀的老师不只是传授技艺的匠师,他们更应该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担负一定引导责任。弑师案及各种其他的惨案不断爆出,让象牙塔很难再像曾经那么宁静和谐,反思其中缘由,除了社会发展速度过快之外,很大原因就在于大学氛围的人为破坏。大学不再是一种自由浪漫,平等互动的局面,“官本位主义”的日趋严重,拜金主义和功力性的加深,一些本该固守的东西正无声无息地加速消失,海纳百川的学术圣地一步一步渐行渐远。
当老师只是将之视为谋饭的职业,热爱和热情自然谈不上,顶多只是敬业而已。就像甲君经常抱怨的那样,“我们穷人如何如何”“我上一节课才那点钱。”年轻老师想着结婚,想着买房子,这是连我们都会考虑的很现实的事情。而乙君的台词往往是另一个版本,“我要到广州,哦不,上海开会,把课调一下吧。”“我一年写稿的钱都要比大学里拿的工资高。”“前天和某某大学某某院长吃饭,昨天和某某学院某某校长吃饭。”
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也许你不会再对老师不知学生的怪现象感到惊奇了。在愈发功利化的校园里,它只不过是大学精神堕落的一个小小的注脚而已。有时候想想,在这样的现实下一场场热闹嘈杂的大学排名热,更像是一个“肾虚”的病人在做着无力的呻吟而已。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