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金刚:“穷”宁陕为何能办出“富”教育?

2011年09月28日 0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近日,一个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3800元的国家级贫困县,却在今秋做出惊人之举——率先在全国贫困地区实现学前到高中15年免费教育,为此每年要投入近40%的地方财政收入,钱不够,卖掉政府办公楼。(9月27日人民网)
     
    针对这个贫困县的做法,一些人认为是在作秀。不过,更多的人则认为,只要是为了孩子的教育,作点儿秀又何尝不可!这总比一些地方拼命造政府办公大楼强!
     
    “以德育人关键在于教育兴邦”这句话国人已经听腻了,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早在1904年我国的《初等小学堂章程》中就有言:“国民之智愚贤否,关国家之强弱盛衰”;早在1986年《义务教育法》中就确立了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国家大法。
     
    但如今,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的政绩,只顾着建设一些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对于当地的民生诉求却置之不理。比如,被媒体广泛关注的河北张北县连续三年举办摇滚音乐节,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县长公开表示要建10个高尔夫球场,内蒙古清水河县斥资60亿造新城等等。无疑,这些活动助推了当地经济增长,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很多民生方面的财政支出却没有得到提高。
     
    一向被人认为是“穷”宁陕的贫困地区,却率先办要办出“富”教育,实在引人深思。
     
    这是因为当地官员意识到,宁陕的孩子不是愿不愿上学的问题,而是能不能上得起的问题。根据新闻报道,为了集中财力办教育,他们要求全县各级部门大力倡导节俭,除了限制精简会议、压缩行政经费外,还要求包括县委书记、县长在内的全县领导干部3年内不得换新车,出差住宿费每晚不超120元。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把省下来的资金完全用于教育。因为他们认识到,只有教育发展了,经济才能发展,才能最终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是关系国家兴旺、民族振兴的头等大事。古今中外无数事实已经证明,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在教育上抢得的机遇是最大的机遇,未来取得的发展才是最具价值的发展。
     
    抓好了教育,就可以帮助孩子改变命运,给家庭带来希望,避免因教育缺失造成贫穷世代遗传,从而减少不稳定因素,为建设和谐社会打牢基础;抓好了教育,就可以让公民依法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使民智得到启发、民心得到凝聚,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抓好了教育,就可以为地方的发展积聚人才、积蓄动力。
     
    邓小平同志临终前曾把仅有的一百万元稿费捐给教育事业,并寄语后代要努力读书,“将来对国家没有大出息,也要有中出息,没有中出息也要有小出息。”可见,我们再穷,也不应该穷教育,再苦,也不应该苦孩子。
     
    “穷”宁陕办出“富”教育启迪我们,解决民生问题不只是需要钱,更重要的是在于政府是否意识到自己的职责,是否能把有限的财政用在“刀刃”上。
     
    如果一地政府能够重视民生,将有限的财力用到民生建设领域,那么这里的民生就会富裕和幸福。我们期待各地政府学习宁陕着眼长远、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理念,我们还期待“宁陕模式”能够出现辐射效应,我们更期待有更多的地方为群众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群众对发展教育的期望,推动教育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更大的发展。(郝金刚)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新闻:

 

陕西宁陕实行15年免费教育 卖政府办公楼建校

 

相关评论:

 

“卖楼办教育”的魄力 正是政府职责所在


“15年免费教育”的民生情怀可复制


“穷县办富教育”的借鉴价值


“校舍好过县委大楼”是最真的教育良心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