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县办富教育”的借鉴价值

2011年09月28日 08:1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尹于世
    陕西贫困县宁陕推行15年免费教育,即今年秋季开学起,所有学龄前儿童将可以免费上幼儿园。宁陕为推行免费教育将投入财政收入的近四成,远高于12.5%的全国平均水平。官员称宁陕模式不具备可复制性,不愿宁陕的免费教育对其他地区产生压力,更不愿他们因此尴尬。(9月27日《济南时报》)

    据报道,宁陕县教育改革的最早动因是县委书记陈伦宝的一次访贫问苦。几年前,陈伦宝一次下乡途中遇到一群读寄宿初中的学生,其中一名学生装的一罐咸菜,是他一周的下饭菜,陈伦宝深受触动。由此,宁陕的主政者开始推出“营养计划”,帮扶贫困学生,并把越来越多的目光关注到教育改革上,最终实现15年免费教育。

    宁陕县人口也少,税收也少,能率先推行惠民利民的免费教育,关键在于它能下决心拿出本地收入的40%以及所有政府财政开支的30%用在教育上,同时厉行节约,出台多项规定压缩行政办公费用,在全县大力倡导节俭之风。据介绍,宁陕县里规定,包括书记县长在内,出差住宿费严禁超标,不准新修办公场所,严格控制公费考察、全县领导干部3年内不得换新车,严禁超标准购置交通工具等,节省资金投入教育事业。目前的宁陕县委县政府办公楼是由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单身宿舍改建而成,十年未装修,风格简朴。“在宁陕,最漂亮的房子就是学校”,这句话成为“穷县办富教育”的经典概括。

    陶行知曾说:“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穷县办富教育”所以深得人心,就是因为促进了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正如专家所言,宁陕县教育模式一定程度解决了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公平的问题,体现了教育公平,并有效减少了贫困地区辍学率。与陕西神木、吴起等富裕地区的免费教育不同,“宁陕模式”更具有社会意义,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

    现实中,一些地方虽然在认识表态上看似十分重视教育,都有“科技强县”“科教兴市”的构想,但实际工作中却不愿意“勒紧裤带”压缩行政开支,没有过硬的措施保证优教育投入、开支,有的甚至挤占、挪用教育经费,让原本不足的教育投入更加捉襟见肘,结果对教育的重视只能流于空谈。

    复制或借鉴“宁陕模式”,实现“富教育”,仅仅依靠提升对教育重要性的觉悟与认识还不行,还必须像宁陕那样制定出确保投入的严密制度与过硬措施,一方面通过发展经济增加投入;另一方面,通过领导带头、厉行节约扶持教育,要对教育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监管,避免相关部门挤压、挪用教育经费,保证教育经费专款专用、落到实处。只有这样,“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才能变成现实,而不是一句口号。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