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校舍好过县委大楼"是最真的教育良心

2011年09月28日 08:06   来源:山西晚报   耿银平
    从2009年开始,宁陕县全县1500多名高中生以及400多名职高生已经全部享受免费教育,县财政为高中生每年投入2000元(职高生每年1500元),每年这一块的财政总投入约400万元。目前的宁陕县委县政府办公楼是由上世纪90年代的单身宿舍改建而成,10年未装修,风格简朴。“在宁陕,最漂亮的房子就是学校。”(9月27日《京华时报》)

    我们常说,教育是良心事业,这种说法不是粉饰政绩、装点门面的宣传口号,而应有踏实行动,比如,主政者是否愿意将更多公共财政投入到教育上,改善教育条件;是否愿意用公共机构的“节衣缩食”换取教育面貌的焕然一新;是否愿意将教育发展当做造福未来的长远投入,而不是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和赚钱工程。“校舍好过县委大楼”,宁陕县用公务人员的清苦、艰苦换来整个免费教育的落实,这面镜子照出了主政者的坦荡无私、高屋建瓴,更照出了他们反哺群众、善待民生的教育苦心。教育决策为群众而动,免费教育为慷慨而动,这是令人敬仰的教育良心,更是值得效仿的教育公心,以及底气十足的发展信心。

    这不仅是一种“让利”,更是对重教的良好的精神导引。办教育就应该有这种“砸锅卖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该有这种义无反顾的公共精神。只有群众的受教育水平提高了,才能创造出更为和谐的管理效应、文明效应。这才是发展的终极意义,精神幸福、社会和谐。

    其实,任何公共行为,主政者不用标榜自己做得如何到位、如何超前,事实摆在那里,群众能看得清清楚楚。就说重视教育吧,没有哪一任地方官说,自己不重视教育,可看看重视教育的情况,择校费居高不下、办学条件非常寒碜、国家提高教师待遇的政策不能落实、公共财政投入可怜巴巴。再看看主政者的办公条件,以及消耗公共财政的比例,非常富裕。重视效应从何而来?所谓的“重视教育”成了空洞的宣传口号,掩耳盗铃的宣传工具。

    尤其要说说那些财政充裕、收入丰厚的经济发达地区,面对择校费动辄数万甚至高达二十多万的教育行情,面对群众“上学难”“入园难”的愁肠百结,总是强调说,“取消择校费条件还不成熟”“财力还非常有限”。再看看公共财政开支以及公车消费,却居高不下。对照宁陕县,我更愿意认为,所谓的“条件不成熟”,更是一种托词和幌子,是害怕免费教育、降低收费,会影响本地的财政收入。他们更在考虑政绩效应,而忽略了民生苍凉,扔掉了朴实无华的教育良心。对照宁陕县,他们应该感到羞愧,感到遗憾。

    宁陕县政府官员说,“不愿宁陕的免费教育对其他地区产生压力,更不愿他们因此尴尬”。这是一种自谦。更多地方和行政长官,还是应该多学学这一份教育苦心、教育良心,打造更多物美价廉的教育公共品。尤其应该让“校舍好过县委大楼”成为一种教育共识、发展共识和投入共识,在不影响发展效率的前提下,尽可能让公共机构为教育需要让路。

(责任编辑:武晓娟)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