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的民众成为角色

2010年12月23日 09:43   来源:南方日报   王鹰
    要让民众从里到外都强壮,就应该让更多的民众像龙舟队长那样成为参与者、创造者,而不是旁观者和一片背景,这就是亚运会昭示的意义。

    亚运会和亚残运会胜利落幕。在精彩纷呈的所有细节之中,令人印象极深的是亚运会开幕式上,龙舟队长吴国冲,一个真实的农民,第一个手持火炬踏浪而来。这个从长相到心灵都透着农民本色的火炬手,将圣火从茫茫的江面,举到了绚烂的开幕式现场。有理由这样解读,从领导决策到艺术家们都在表达着一种创意———让普通的人民大众成为角色。吴队长的龙舟队全部来自民间,土生土长,是社会自发培育的结果,能够从更广泛的意义上体现奥林匹克精神。

    “敢想、会干、为人民”,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概括的七字广州亚运精神。举国体制下的金牌战略在这些年来的国际大赛上赢得了跨越式的胜利,这在培育国民爱国热情上的确起到了强大的作用。如果举国体制再加上全面深厚的社会能动作用,一个持久的体育强国和强健民族,将会是真正的崛起并且持久的屹立。如果缺乏更多的生长渠道,体育的竞争性就会遭到削弱,也就会出现指令性的金牌得主和指令性的谦让,而这是违背体育的精神和本质的。亚运会的民间、民营、社会元素无疑值得发扬光大。

    “敢想、会干、为人民”绝不只对体育有意义,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的许多方面都应以此为基本理念。国家至少由国和家或者说国和民两部分构成,任何一方面衰弱都会导致整体的衰弱。要让民众从里到外都强壮,就应该让更多的民众像龙舟队长那样成为参与者、创造者,而不是旁观者和一片背景,这就是亚运会昭示的意义。中国在告别传统社会走向全球化的现代社会过程中,民众的链接纽带逐渐断裂,国家不得不直接面对大量散乱的个体,这必然付出高昂的成本并且无序状态并不能更好地减少。由社会本身来链接社会成员,培育自发的秩序,进而才能释放和培育更为强劲的发展动力。

    “为人民”的初步含义是尊重人民,替人民办事,深层含义是让人民自己办事,成为真正的主人,也就是充实着主体意义的人。有很多时候我们却连初步的含义都没有做好。有些人重视民众,但是真实思想和实际做法就是把人民群众当做取之不竭的利益榨取源泉。在一些官员那里,发展就是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作出贡献或者牺牲。人民群众手里并不多的权益,常常被公共利益名义下的开发所征收。由于这些施政者秉持着依靠减损人民群众利益来搞建设的理念,所以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所以才理直气壮地质问没有强拆你们知识分子吃什么。还有一种对待人民群众的思路不能接受,用看不见的手不断地拿走人民群众的财产。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人民群众总体上也在日渐富裕,积蓄也日渐增多,但是财富在手中停留的时间并不长,很快就被高房价、高物价以及昂贵的子女养育、教育费用等等悉数攫取。正在发生着的通货膨胀,已经明显超出温和的、刺激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程度。即使按照正统经济学的说法,通货膨胀也具有劫贫济富的功能,穷的更穷,富的更富,因为在通胀式财富再分配中,穷人承受了通胀的坏处而富人和政府享受了通胀的好处。不能不看到,拿走人民群众财富过于快速,以致欲取先予的规律都不顾了。我们从房价到油价到日常的衣、食、住、行、玩、医、联的开销,都普遍高于发达国家或地区,但是平均收入却有数倍甚至数十倍之低。可见人民群众对于发展成果的分享的确非常有限。在这种捕捞式发展模式中,人民群众无人可以幸免。现在许多人都发现,退潮了,才知道鱼儿已经很少了。

    人民群众必须成为社会发展与建设的角色,而不仅仅是华丽表演的背景。持续的增长和发展需要更多的民营和更少的替民营。还是必须强调,所有的敢想,所有的会干,最终都是为着人民,是一个个具有主体性的人民群众。后亚运时代,让更多的民众成为角色吧。

    作者系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