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时,忙碌的不只是考生和家长们。记者发现,近日一些不法分子在网络上开始贩卖起高考考生信息。姓名、性别、政治面貌、出生日期、毕业中学、联系电话、家庭地址等详细信息,在网上只需花费2000元就可购买到2万名北京考生的。(6月8日《北京晨报》)
可怜的考生,好不容易度过高考之后,自己和家人还要时不时的经受一个个骚扰。这些骚扰让人不胜其烦,甚至哭笑不得、欲哭无泪。可惜年年岁岁花相似。个人信息成了商品,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也不限于考生,股民等群体也可谓深受其害。近年来,个人信息源源不断的被人甩卖,只是相应的打击却迟迟跟不上趟,这不应该。也并非无计可施。
个人信息被别有用心者买去后,大约有两种用途,一是作为商业用途,这其中也是有正经的,有不正经的;另外则是纯粹的用于诈骗。
如有的女士刚怀孕不久,竟然就能接到推销婴儿用品、月嫂服务等“商业电话”,而且还是不止一个商业机构打来的。再者,如前些天关于“千万股民资料泄露”的新闻,虽然最终证明不实,但也只是数据夸张,不少股民一直都有受到荐股、入会等骚扰,其中还有受骗的。作为一个股民,我也曾受此烦扰,换了电话号码才得以避免。
另外,作为考生的家人,我家也受到不少的骚扰。前几年妹妹念大学时,有段时间,就一直有骗子打电话来,说是我妹妹出了车祸、或是胃出血什么的,在医院急需交钱。虽然识破了骗子的诡计,但除了骂他(她)们几句也没什么好办法。后来得知,她不少同学也受到骚扰,还有被骗走钱的。
要说,这些骚扰人——尤其是诈骗的,数量是不少,警方要是一个一个调查的话,当然是忙不过来的。因此,也很少看到有相关的骗子被处罚之类的新闻。但问题在于,这些并不算是小事,信息泄露后,不止是受骚扰的问题,我们的安全感、我们的隐私都荡然无存。
其实,任何信息的泄露都是有个源头的,追根溯源、顺藤摸瓜就能找着,像医院、证券公司、学校等单位组织,找到相应的单位和个人,并进行处罚。就目前而言,我几乎没有看到有泄露者被处罚的消息,正是因此,才使得他们敢明目张胆的出卖信息,从而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只有从源头开始严厉打击,我们才不会频频被人出卖。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