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告诉我,高考前夕,网上流传“高考十大禁忌语”,诸如祝你金榜题名、考入名校、考出好成绩之类。这是专家为给考生减轻心理压力开的疗方。用心良苦,却不一定对路子;如果一个考生真的被来自教师、家长、亲友的一两句祝福语压垮了,那可真是大大的心理问题。
高考是考生的大事,也是考生整个家庭的大事,因而也成了社会的大事。每年高考,政府不惜成本、措施周密,社会张扬善意、关爱有加,为的就是营造一个好环境,让考生考出应有的水平。今年武汉市17个职能部门联动保驾护航,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制订应急预案,出台多项保畅举措。我们为考生获得这样的政府保障而欣慰。
然而,考生获得必要保障是好事,对其施以过度呵护却未必有益。有些专家支招与社会动作,实际上是以考生心理素质十分脆弱为前提,就更可能好心未必有好果。
在有些人看来,考生是捧在手上怕摔倒、含在嘴里怕化掉的宠儿。考出好成绩的鼓励不能有,金榜题名的祝福不可说,甚至连高考的有关信息一概不能沾边,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恨不能造一个“百保箱”让考生躺在里面安然度考。在社会愿意对考生奉献最大善意的时候,其实更该思考,我们对考生心理素质的判断是否准确,所施关爱之举,是否有助于考生的心理强壮及人生的健康成长。
高考对考生有压力,个别人可能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而选择弃考。但就整体而言,考生是一个相对成熟的群体,不论是教学方式还是社会现实,都已给予他们相当的历练,不至于一点风浪经不住,一有压力就趴下。历年高考,录取与落榜的比例,平均算来大约各占一半。可是每年我们看到的,仍然是积极报考的局面,也就是一半考生明知有落榜可能,却仍然抓住机会一搏考场。这足以证明,考生整体的心理素质已达到一定健康程度,视考生为温室的花朵,弱不禁风,极可能是我们的误判。
从营造良好的高考环境的角度,可做能做的,不妨多多益善。而另一方面,给考生以特殊关爱,不知是否真能达成我们提升考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愿望,是否有利于考生身心健康。比如,不少地方的士司机“爱心送考”几成惯例,被送的考生确实得到方便,也因而体会社会温暖,但同时对形成考生的社会认知与价值观念,并非只有正面作用。我主张,除了个别因身体状况而必要的考生,一般所谓困难考生就不应享受这种特殊待遇。俗话说,无功不受禄,考生毕竟不是社会功臣,不好那么轻易接受的士司机的爱心奉献;再说应考交通问题,也不是克服不了的困难,如果这点应对能力也没有,即使包接包送恐怕也考不好,即使考好了恐怕也无用。
高考是重要的,但也只是人生的一个节点、一次考验;高考环境是应该好上加好的,但为了培养考生健全的人格与心理素质,最好还是给考生一个常态的社会环境。临时的举措可能带来暂时的好心情,常态的历练却益于形成稳定的心理品质。其实我们应该知道,经过常态下的十年寒窗,考生没那么脆弱。不是不理解有关方面的良好动机,而是为了让考生更清醒地认识社会、更理智地面对未来,就应有意识地防止考生因良好动机下的临时举措而产生错觉。这种错觉,往往会使人在遭遇挫折时一蹶不振、难以自拔。
高考很快会过去,除了祝福考生,我希望每年高考都有有价值的关注点,对考生身心健康真有裨益,而不是鸡毛蒜皮、无的放矢搞出一些伪问题,或者把考生捧到随时可能摔下来的高处。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