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废墟里,救出一条狗

2010年04月26日 10:25   来源:东方网   怡然
    青海玉树地震10天后,人们依然在期待着生命奇迹的出现,拉网式搜救一回又一回。央视的一名记者在救援现场报道,经生命探测仪探得,某处还有生命迹象,疲惫不堪的救援人员丝毫不敢怠慢,再次振作精神,全力拼搏,在废墟上艰难掘进,恨不得挖地三尺,立刻把受难同胞抢救出来。历经多时,终于找到了被埋的一条生命――但不是人,而是一条狗。这只获救的小狗喝了几口水,便欢快地一溜小跑而去,而此时救援队员一个个累趴了,瘫倒在地,说话气力都没了。……

    听了记者的现场讲述,本能地觉得有点滑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救出的竟是一条狗,值吗?继而却觉得有一种心灵的震颤。人的生命至高无上,一切为了人,哪怕一丝希望尚存,哪怕花费再昂贵的代价,也不停息,也不放弃。玉树和汶川都是如此清晰地书写着当代的抗灾救援史,在中国的大地上深深地刻下了“以人为本”的印记。

    还有什么比人更可宝贵的?这是多少年来历经坎坷磨难的中国人重新审视掂量的一个命题。在那些荒唐的岁月,即便“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成为最高指示,却也并非真的能“一句顶一万句”,“字字句句闪金光”,难落到实处。当年空前的大饥馑,百姓已濒临死亡,一些地方官员还在为“遵守纪律”而迟迟不肯打开粮仓救急救命;当年的辽宁大地震、唐山大地震,第一时间送达的是“红宝书”之类的“精神食粮”而不是最强大的救援力量。虽然并不是故意地草菅人命,但在理念上严重的扭曲,心灵间的极端变态,以为“精神原子弹”果真是万能的,精神的力量才是“第一可宝贵的”。何等荒谬绝伦的事情啊,亲身经历过的人们都不忍回首;何等痛心疾首的历史教训,又焉能轻易淡忘!

    “以人为本”之本,首先是人的生命,对生命的高度敬畏、无比珍爱,将生命权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在这个前提之下的则是对人的尊重、对人格尊严的维护、人与人彼此间的关爱,将“人本”彰显于生活的每个部分、各个细节。这方面,经历了二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经有了历史性的进步,与早年稍加对比,便显而易见。可毋庸讳言,其中的不尽如人意之处,仍随处随时可见。

    不久前邂逅一位旅居海外多年,特意回国观光的知识分子,他们一群上海交大毕业的同学结伴去长三角旅游,各地巨变令他们惊叹连连,击节称道,却对“软件”方面即一些地方的待客之道,为人服务的意识和水准,实不敢恭维。他们认为,人文精神、为人之“本”与当代文明的标准差距尚远。更有甚者,一位从海外归来到上海世博会先睹为快的朋友告诉我,那天参观试运行的世博园,因所陪伴的老人腿脚不便,欲借用轮椅,遍寻不得无奈抱怨之际,一名世博工作人员却不以为然:这种事在你们看来是大事,在我们看来实在是小而又小。世博的大事多着呢,还来得及管这样的小事?

    显然,这就是在“以人为本”理念的缺失,心灵上的残疾。物质上的巨变固然令人欣喜,可见物不见人却让人殊为遗憾。世博筹建固然不易,大事巨多,诸事繁杂,但一切的一切不都是为了人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归结起来就是为了人,而世博园的建设,不也正是为了人――为了数千万观众的出游便捷、参观顺利、浏览愉快吗?还有什么比观众的需要更大的事情呢?可见,人本之“本”尚未在一些人心中扎根,以致在言行举止上本末倒置。

    幸而,世博会的组织方并未将观众的需要视作小事,近日对试运营中暴露的不足一一快速改善,例如为解决园区公共空间座位供不应求的问题,安排在中国馆、主题馆旁、高架步道上层增设座位,方便观众能在各处坐下休息;婴儿手推车、老人所需拐杖、轮椅可免费租用,并能在任意一个服务处归还;观众一旦患病,可在医疗点免费接收诊疗;……展示当代科学技术、彰显人类高度文明的世博会理应是“以人为本”的一个样本,一个典范,每个细节都会闪烁人文精神。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