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老师”的感动里充满冷漠制度的苦涩

2010年04月14日 11:15   来源:红网   龙丽纤
    武汉新洲区张店中学历史老师罗一鸣拾荒13年资助60余贫困生被媒体连续报道,这些年来,罗老师资助金额超过2.2万元,还常年帮扶周边5名特困村民,十几年用的牙膏全是学生没用完扔掉的。校长说,节俭即慷慨,奉献才幸福,罗老师就是我们身边活教材。(4月13日《武汉晚报》)

    拾荒13年,资助60余名学生,如此数字令人感动至极,催人泪下;罗老师资助资金超过2.2万元,透过如此数字,让公众又难以设想背后的故事。2.2万元,即便是在学校吃饭,也未必够60人的生活开销,可这却明显写着赞助60余人,该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笔者不得而知。网友不惜赞美之词,“最美老师”、“最让人感动的老师”等冠名也随之而来,打心里说,笔者并不赞同这些夸赞。

    13年拾荒换来2.2万元,这样一笔小数目真不够某些公务员的一顿开销,而这老师却任劳任怨了13年,手上磨满了老茧,岁月洗礼了他的年华。这位老师就如同传说中的“愚公”,用自己觉得正确的方式采用最原始的办法去解决当前的困境,而这样的力量,可谓微不足道,而他这样的事迹又难以复制,毕竟,没有谁再会跟着他的步伐以这样一种原始的方式去为学生谋福利。罗一鸣的事迹也注定是一个只可传诵不可学习的“活教材”,对于整个社会的力量可以忽略不计,其方法又不足以引起共鸣,让更多的人参与,自然也难有“团结就是力量”的可能。

    事实上,资助学生,作为一名老师,可以走的正规程序不少,譬如建言、申请,甚至可以向上级反应当地的教育困境,用文明文雅却又能够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的方法,何乐而不为呢?诚然,如此办法可能并不凑效,那么剑走偏锋,求助于媒体,当看到孩子那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却又无书可读或者早早辍学的景象,政府部门怎么可能会视而不见呢?又怎敢枉顾民意不采取任何行动呢?

    不可否认,历史老师罗一鸣是高尚的,无论其人格还是品质,都令人高山仰止,然而,其办法却并不足取。自然,我们不宜用道德给其品质注脚,他的一生也能算是一本辉煌的励志书,足以给更多的人带来感动,可只有感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很好地解决问题,这才是教育工作者的不二法门。更何况,一个整日与垃圾为伍的老师,他的教学质量肯定也有有所影响,如此,似乎有些得不偿失了。

    有些最美与感动并不来自于“愚公移山”似的方案,这样的感动和那煽情的泡沫剧一般,终究不会有永久的痕迹,而一些着力解决问题的人,或许他们的生活细节处没有那么感人肺腑的情节,却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即便不为人民所传送,他们也是这个时代甚至这个世界最配得上用最美与感动来加以修饰的人群。很多人或许担忧当地的财政问题,可是陕西省吴起县的12年免费义务教育,还有最近的幼儿园也纳入免费教学中,公众已经获悉,免费教学差的不是钱而是观念,这观念,正是需要很多像罗一鸣一样爱好教育工作的人去唤醒的。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