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师多次教育学生爱护花草。可是有一天,一位顽皮的孩子居然摘了花园里一朵漂亮的花。她问这位同学:“为什么摘花?”“花哪去了?”没想到这位同学怯怯地吐出两个字:“吃了。”她真想劈头盖脸地批评一顿:“花怎么能吃呢?难道它是米饭?你这个脑子怎么长的?”可是还是忍住了。她把这位同学叫到办公室,让他坐下,心平气和地说:“现在老师不问你为什么摘,为什么吃,就把你当时怎么想的告诉老师好吗?咱们是平等的!就像朋友一样……”
这位同学终于抬起头说:“我看见那朵盛开在草丛里的花,觉得它真美,我忍不住把它摘了下来,放在手中仔细端详。它散发着一种淡淡的却又很诱人的香味,我在想,它长得这么美,又这么香,味道是不是也很甜呢?于是我就把它塞进了嘴里。老师,它真是甜的!等我回过神来时,我就知道我错了……”
一番话,让老师感慨万端:这是一位多么爱思考、爱探索的孩子,一位多么会发现美、欣赏美、体验美的孩子啊!这位老师非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好好地夸了他一番。
这是当代教育家、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亲身经历的故事。她的可敬之处在于,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不是武断地批评学生,而是善于在孩子身上发现闪光的地方;她深深懂得尊重学生,也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这不正是教育的真谛所在吗?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面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学习困难的、行为失范的、令人闹心的学生,老师们是怨天尤人、怒气冲天,还是细细琢磨“平等”与“尊重”的含义呢?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