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周克华报道:媒体为何深挖其女友?

2012年08月16日 10:02   来源:中国江苏网   顾德宁

  昨日,出现大量有关周克华的报道。有些反映出公安干警为抓捕和击毙他所付出的艰苦和危险,看了令人感动和振奋。

  可有一些却让人不解和担心,比如,周克华带前妻看病、陪女友看电影、抢劫的钱主要花在他的家庭上、“能力超强不甘平庸”、性格内向、讲义气、住墓地、雇佣军和神秘女友……,还有此前的“劳教改变性格”等不负责任的报道。媒体这些对周克华的深入挖掘到底想干什么?“这个杀手有些酷”?“这个杀手不太冷”?我们要防止媒体在抢新闻夺眼球中,把一位十恶不赦的罪犯和其所犯的严重罪行“娱乐化”,这不仅是在漠视和不敬被其夺取宝贵生命的逝者,也会造成新的社会危害。对此,我们要及时制止。

  无论是周克华,还是奥斯陆惨案和美国校园枪杀案中的凶手,杀手都不仅极其凶残,也有极强的“表演欲”,有人们所熟悉的某种“作秀”,这是一种新凶手对老凶手的“模仿”。这部分原因就是对恶性案件的无限制报道,过分渲染有很不好的副作用,可能引起犯罪的“扩大化”,甚至起到诱导或教唆的极坏作用。对此类报道要有节制,如尽量压制凶手的“名声”,不提他的名字或使用代号。我们要让那些“心动者”看到,借助传媒、靠做凶残大案“遗臭万年”的目的是不会得逞的。可遗憾的是,每每遇到此类悲剧,因媒体竞争和所谓新闻事实等原因,凶手如周克华大都如愿以偿地出了大名。此类恶性循环,非常令人担忧。此事应该引起我们高度警惕,有所克制。

  还有,对周克华此类大案,作为犯罪心理学案例,专业人士在特定场合说说可以,作为教学也有必要,但在大众媒体上传播一定要慎重。因为,无论在何地和何国,或富或贫,个体行为和对人性的冒犯常充满复杂性,一个人犯罪的一瞬间,真是难以捉摸,人们可以做各种分析,但也不宜都上升到社会和国家层面,做不必要的“关联”剖析,这样同样也会添乱,也有恶果。其实,近年来,有一些作恶,如“奥斯陆惨案”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社会政治经济背景,有一定的“孤立性”和“偶发性”,如果一味硬挖根源,不仅在探讨思路上牵强附会,而且也会影响到对偶发“作恶”的防范。 无论何时和何种情况下,与社会背景关系不大的恶性犯罪个案,甚至大案,总是可能突如其来地发生。这就提醒我们,即使在非常好的社会情况下,我国在威慑、制止和惩罚犯罪行为的力量上也不可有一日松懈和削弱。近年来,国内外都有人对我国在社会治安上的投入和队伍建设等颇有微词。现在看来,不论如何,这些投入和建设在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上的确有很大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热点评论:

 

周克华伏法 某些人不该为悍匪煽情

 

韩国重罚羽毛球队员及教练 网友:李永波呢?

 

安徽“艳照门”思考:教师参与,谁之耻?

 

控制登岛保钓人士暴露日本内心虚弱

 

电商三国杀 网友:苏宁和京东挖坑,国美跳下去了

 

禹晋永被刑拘,唐骏不来帮忙说说吗?

 

 

相关评论:

 

羊城晚报:周克华畸变人生的警示与反思

 

采访周克华母亲:抢到了新闻,失去了底线

 

周克华伏法 某些人不该为悍匪煽情

 

周克华伏法 网友:期待公正与安宁同在

 

采访周克华母亲,新闻比人性重要?

 

周克华案警示,反社会作恶必自毙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