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言众议:“超9成网友反对延迟退休” 民意就是国情

2012年07月04日 06:48   来源:中国经济网   李志强
    编者按:

    7月1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讨会在京召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提出,我国从2016年实行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并每两年延长1岁退休年龄。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2日,本报联合大渝网就“退休年龄延至65岁”话题进行了调查,截至21:30,超过9成网友反对退休年龄延至65岁(2012年7月3日《重庆商报》)。

    在政策出台之前,讨论似乎并不充分,专家和政策制定部门的意见通过媒体发布出来后,网友的意见也十分清晰,却未能够影响“延迟退休”的进程,反而加快了政策实现的进度,媒体的调查如果不能反映网友真实的声音,不如看看中国经济网的网友到底想说什么?

    



    退休年龄延迟并不适宜快速推进

    中国经济网网友 张国栋
虽然延迟退休遭到公众广泛反对,但某些不用自己掏钱缴社保的人士,仍在不停地为延迟退休鼓与呼。

    鼓与呼倒也罢了,问题是其“理由”却经不住推敲。一会儿说,弥补养老金不足;一会儿又道,和国际接轨;再不,就是拿国人寿命说事,偏是回避问题的实质——世界罕见的养老金双轨制。这一次的理由是:逐步延长退休年龄以减缓劳动力总量减少速度。难道,延迟退休就可以阻止人口的老龄化吗?延迟退休与劳动力不足,二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实质关系?每延迟退休一年,能额外增加多少劳动力,这有可靠的统计数据吗?人所共知,一个人退休了并不意味着就失去工作的权利,只要他愿意,完全可以一边拿着退休工资一边继续工作。专家们何必如此王顾左右而言他,不达“延迟”誓不休呢?

    任何公共政策的出台,尤其是延迟退休这样事关重大民生问题的政策,必须充分吸收民意。否则,就难免霸王硬上弓,误国害民。现在,超过9成的网友反对延迟退休,就是一个信号,有关部门切不可视而不见。

    当然,媒体的调查未免局限,可能也欠足够的真实、客观。不过恕我主管臆断,即使搞个权威的调查甚至“全民公决”,“反对”的结果也不会差到哪儿。由是观之,在诸多问题悬而未决,缺乏相应的民意支撑,退休年龄延迟并不适宜快速推进,更不能一刀切。盲目推进,可能受益的只是“体制”内人士,受伤的却是广大民众。

    专家应深入生活、深入民间走走

    中国经济网网友 宋九成
当然我没有贬低专家之意,更不是反对专家参政议政,发表看法,提出建议,专家对于所研究的专业有独到的见解,有渊博的知识,有各类研究资料和各国的参考资料,他们的意见很重要,很值得政府部门和制定政策时作为重要参考,但现实和民意更为重要,民意就是国情,就是依据。

    那些常年从事体力劳动者的艰辛和他们低工资的生活条件,以及低收入群体的看病贵看病难、上学贵上学难、住房贵住房难、物价贵生活难的问题,专家们有亲身体验吗?

    有几个专家参加过繁重的体力劳动,有几个专家为子女的上学、工作住房而奔波、压得喘不过气来?又有几个专家拿着低工资生活在基层,有几个专家自己缴过养老保险?这些来自基层来自民间的艰辛体验他们有吗?所以最好组织提建议的专家深入生活、深入民间走走,调研一番,再发表高论,就会更接近现实,更贴近民意。

    先从根本上解决“提前退休”的恶习

    中国经济网网友 陈国琴现实中,有些还不到退休年龄,但距退休年龄时间不长的老同志,他们往往会提前进入“提前退休”的状态,有的干脆一年到头根本就不用参加工作,但工资以及各种福利却一分不少拿,如此情形与“吃空饷”问题显然如出一辙,这不仅造成了财政开支不必要的浪费,也容易在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单位内造成不良的氛围,继而会对各项工作的健康推进造成一定的制约。

    “提前退休”的问题之所以在很多单位不同程度存在,既在于一些处于退休年龄连缘的老同志不能严格要求约束自己,也缘于一些单位对这些老同志缺乏科学管理,有关领导也往往对如此情况“视而不见”。对于政府相关部门来说,当务之急是要拿出科学有效的举措,从根本上解决“提前退休”恶习的盛行,如果连“提前退休”问题都解决不好,却想着“延长退休年龄”,公众显然不买账!

    有可能演绎“去世时也拿不到养老金”的滑稽剧

    中国经济网网友 罗竖一当然,拥有“官位”之人,以及其他对养老金并不在乎者,甚至包括某些别有用心者,是希望延长退休年龄,因为这样其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但是,从整个中国社会层面来看,如果延长退休年龄,那么就会呈现量大面宽的“多交钱但少拿养老金”现象,甚至会演绎出很多人“去世时也拿不到养老金”的滑稽剧。如此,事实上就是深化中国不同阶层的社会矛盾,就是一种典型的社会退步,跟“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以人为本”等理念和目标格格不入。

    有关“弹性延迟退休”、“西方也是延长退休年龄”之类的言辞,基本都是躲在象牙塔里面臆想的产物,或者是“奉命”而为的结果。

    诚然,延长退休年龄,可以减轻政府发放养老金的压力。但是,作为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其任何作为都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取信于民,让民众获得更多的幸福,而不是延长退休年龄——转移社会矛盾、激化社会矛盾。

    邓州市16年前推行的“农民养老计划”

    中国经济网网友 王琦
组织农民交钱防老,这本是一件惠民利民的好事,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研判和管理智慧,预想的靠银行利息养老的道路根本行不通。邓州市16年前推行的这场农民养老计划,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滑铁卢”。农民交的钱只能躺在银行账户上睡大觉,并不能真正给农民来养老。于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浮出水面,对于有关部门的决策失误,究竟该由谁来埋单?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建行政决策纠错制度,规定决策失误政府“埋单”。笔者认为,这同样应适用于邓州市农民养老金遗留问题的解决。

    当然,这件事情也提醒我们,任何政策的制定都不能只是拍脑袋想当然,要通过决策体系和问责体制的完善,促使各级各部门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友向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的投稿,征稿邮箱:cepl#mail.ce.cn(#改为@)。

 

 

精品话题:

 

众议:推迟退休年龄 一厢情愿还是大势所趋?

“宜宾五粮液机场”引热议:抓得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网友来论激辩“按家庭征个税”:理想能否照进现实?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