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近日批准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提交的《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今年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体工作将由卫生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3月22日中国政府网)
新医改第一阶段,即2009-2011年,实际上是从五项重点任务入手的,包括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普及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健全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以及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上取得突破。从近三年来的实际情况看,五个方面虽然未能尽如人意,但从农村和城镇的基本医疗设备条件得到了改善的方面考察,还是为中国医改未来完善基层医疗系统方面打下很坚实的基础。
令人困惑的是,社会上长期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等老问题在城乡两个层面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意见》提出今年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却回避不了公立医院改革和“以药养医”怪圈两道门槛。从过去的医改经验看,只有趟过公立医院改革这方深水,才能迎来医改成功的曙光。公立医疗机构是百姓治病保健的主体单位,也是如今新一轮医改面对的老大难对象。攻不破公立医院改革这个坎,要改变“以药养医”的怪圈恐怕难度很大——实际上,医改是一个多米诺骨牌效应,第一块要“推倒”的牌子就是公立医院的改革。
与之前的医改对比,此次新医改的亮点在于把改革的方向指向“以药养医”,直接触碰到了体制症结。医改的顽疾需要政府从根本上解决医院的收入问题——有办法破解医院靠卖药、过度检查逐利的怪圈。过去单纯指望依靠掀药价老底的方法来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无效的认知。
一直以来,公立医院存在的各种弊病让人深恶痛绝,鲜有人开除药到病除的方子来,真正化解症结的关键其实是政府对公立医院改革本身还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或是说,在利益均沾的历史惯性中,管理层还没有足够的智慧做到既保有全民共享医疗事业的权利,又能够保证社会各个阶层充分享受医疗资源的保障。
《意见》中提到,“要在县级医院改革、确定民营医院市场份额等方面啃硬骨头。”肯定的讲,这是在还前三年的医改欠账。就像陈竺说的,“历史欠账太多,特别是在农村和基层”。事实上,从下至上的改革渐进模式同样适用于医改,农村和基层的医改到位,才会对城镇医改,特别是大城市医改的优势资源形成结构性改变。
资料表明,“县医院担负了70%、近9亿人的医疗任务”,新一轮医改指向性明显针对县医院的改革。县医院以及对县级民营医院的放开,两者形成的竞争态势才是改变中国大多数人医疗境况最根本的路径。(王振峰)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医改要多一些“双赢”思维
医改需要“六转变”
医改每一步艰难前行都值得喝彩
(责任编辑:王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