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题为“温总理刚走,麦田就被铲”的新闻成为媒体追踪热点。报道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刚刚结束在河南漯河的农田考察之行,临近的河南省上蔡县蔡都镇景庄村60多亩绿油油的麦田便被推土机铲平,而且多数村民未签协议分文未赔。
事实上,和此次事件相类似的新闻报道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线范围内。2010年5月19日,河南日报就曾以一篇《俺70多了,从没见过这样毁麦的》的文章,报道了发生在河南省唐河县的恶性毁麦建房事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而此次麦田“毁青”事件因总理的农田考察之行而备受关注。据媒体的后续报道,在此次征地毁麦事件中,涉事村民并未看到任何征地公告,亦未签订任何征地协议,没有获得任何补偿。这种“无公告、无协议、无补偿”的方式遂被多家媒体称作三无式征地。
对一地正值生长期的小麦痛下杀手,让人无法理解。“毁青”毁的不仅仅是种粮人辛勤一年的劳动成果,更是一种对民生的亵渎!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农业是我国的国民经济基础,尤其是对于产粮大省的河南而言,于情于理,土地都应该得到最好的尊重和保护,在间隔不长的时间里,“毁青”事件就相继发生,是意外巧合?还是蓄意人为?
在该事件经媒体的快速曝光后,当地迫于舆论的压力,铲田行动悄然停工。最上蔡县回应称,该事件源于上蔡县人民政府引资建设的一所全日制寄宿式中学,开发商在土地审批程序还未完成的情况下,急于开工,擅自与周庄村委达成协议,铲除了群众60多亩青苗。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在整个事件进展中,面对一波又一波的媒体质疑,地方相关部门不是在研究如何给村民们道歉并做出一个满意的答复,而是在使出浑身解数去寻求如何应对舆论,甚至把责任推在了引资建校的上。政府通报说拟占土地已经按照土地征收有关规定,将补偿款发放到群众的手中,然而据后续的媒体报道则称,众多的村民接到的不是道歉和补偿,而是当地村主任扬言“不签字饿死你”的强硬!
从客观的角度看来,在此类事件中,开发商往往是民怨沸腾的第一导火索,但作为守土一方的当地政府却难辞其咎。后续处理是否合法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地方政府的公信力。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使出浑身解数去积极应对舆论指责的官员,却唯独没有看到一个以人为本、真诚反思、真心道歉的公仆!
一起“毁青”事件毁的不仅仅是60多亩绿油油的麦田,毁的更是一个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谋发展的虚假政绩工程。倘若不解决了这种发展理念上的错位,再好的制度配套也只能沦落为这种“亡羊补牢”的惯例!(王猛)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权利贫困,农民成了“麦田守望者”
“不管死活”式征地威胁多少人死活
上蔡铲田事件不能糊弄过关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