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包括南京在内的江苏17个具备PM2.5监测能力的站点都要实时发布PM2.5数据,而南京选取的3个PM2.5监测点分别是草场门、玄武湖以及仙林大学城。消息一出,却引起了不少网友的质疑。“南京这3个监测点‘太生态’了,测出来的数据未必有代表性。”(3月16日《扬子晚报》)
“放在无菌房间测岂不是完美?!”尽管这是网友的一句调侃之语,但要看到网友的质疑不无道理,南京公布的3个监测点位置,都是山水相连“很绿化”的地方,怎么能保证所监测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呢?而无锡市率先将PM2.5数据上网,显示40天内只有2天超标,也引来不少市民质疑监测选址存在问题。看来“后PM2.5时代”的点位问题,有必要理论理论。
量子力学有一个测不准原理,又称“薛定谔之猫”,说的是微观观测对被观测对象有影响,总会引起变化。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的“箱中之猫”是死是活的争议,使物理学界倍感纠结,就连霍金也无计可施,只能调侃道:“我去拿枪来把猫打死!”PM2.5的监测与“箱中之猫”八杆子打不着,但如果技术层面上没有问题,而操作层面却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同样可能导致测不准的结果。PM2.5监测点放在空气质量相对优良的园林景区或大学城,远离主干道,中间还隔着绿化带和其他建筑物,其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是可想而知的。不管专家怎么解释,市民的担忧都难以消释。
PM2.5不能只满足已启动监测,必须做足准确监测的功课,从安装设备开始就能取信于民。虽然南京公布了3个测点,但如果能在确定前通过媒体和网络平台向社会征集监测布点的意见和建议,让市民参与选点,最终依据国家规定的标准,综合大家的意见,择优取之,就不会引发质疑。PM2.5列入监测考核不难,难的是准确监测,治理达标。
如今,PM2.5抢了GDP的风头,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并陆续在全国各大城市进入监测,这其实也是对“数字出官”的挑战。PM2.5不管怎么测,都需要政府理念上的转变,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代价与民众健康来追求没有质量的发展,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忽悠老百姓。因此,不让PM2.5成为薛定谔的“箱中之猫”,值得政府与环保部门积极应对。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