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变成“发财节”

2012年03月16日 09:32   来源:中国网   朱四倍

  一些非法网站看到消费者期待维权、企业害怕被曝光这一特殊市场,翻手套取消费者投诉信息,覆手转向企业收费删帖,将“315”变成“发财节”。记者调查,仅北京非法“315”网站就有数百家,这些网站泛滥、暴利的背后折射正规维权渠道的不畅。在这个“315”背后的江湖中,消费者从头到尾都是被利用的。(《新京报》3月15日)

  “315”原本是属于消费者维权的日子,但进入我们眼帘的事实表明消费者被利用了还浑然不觉,权益的维护更成了一种幻想,那么,是谁制造了“315”变成“发财节”的荒诞和背谬呢?仅仅是那些利欲熏心的非法“315”网站吗?

  在消费者依然弱势的当下,“315”变成“发财节”背后的多重悖谬值得厘清和重视,消费者不能永远生活在被利用的尴尬境地中。其一,这是根本不把消费者权益当作一回事情的表现。其二,企业责任和商业伦理意识淡漠,在无形中助长了歪风的蔓延。其三,监管部门的缺位造成“李鬼”横行。其四,归结到一点,就是各方底线下沉交织的产物。

  在各种各样的行业潜规则肆虐的当下,“315”变成“发财节”是新的潜规则的生成,是消费者权益依旧无法兑现的说明。尽管消费者权益日在我国的设立已经多年,但是,在不少企业心中,只知道变着法子追逐利益,而不知道只有尊重消费者权益的企业才可能长久发展。也正是这种心理的作用,一方面要追逐利润,另一方面又担心曝光断了财路,所以宁愿花钱删帖,也不愿意采取措施尊重消费者,最终陷入了南辕北辙的陷阱之中。就笔者的看法,从表面上看,非法“315”网站利用的是消费者,从实际上说,企业不是也在被利用和裹胁吗?

  假如企业能履行社会责任,遵守商业伦理,在笔者看来,非法“315”网站决不可能泛滥,在一定意义上,企业的非理性行为助长了非法“315”网站的嚣张企业和蔓延程度。可以说,由于企业没有底线地应对负面信息,一旦发现问题,首先思考的不是怎样尽快解决,而是如何掩盖真相,把“应对”、“公关”当作摆平媒体,欺骗消费者的工具。在这样的逻辑下,是一些企业的荒诞逻辑:资本可以控制一切,资本可以收买网站,资本可以摆平一切,完全丧失了底线意识。“315”变成“发财节”的潜规则生成逻辑正在于此。

  “315”变成“发财节”意味着消费者是被利用而非保护每一天。在任何一个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必须作为一个消费主体出现,必须满足衣、食、住、用、行各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才能生存和发展。虽然,从表面上看,“315”变成“发财节”之下,受利用的是个别消费者,但实际上则是消费者群体的沦陷,是消费者权利被侵蚀和伤害的结果。

  进一步说,“难找到、反馈慢、看不到”的官方消费投诉特点,给了非法“315”网站生存的空间,“只要有投诉,我们马上挂出来,不管是真是假,不管能不能解决,都能赚钱。”“李逵在睡觉,李鬼就当道”,可以看出,当官方能切实履行自身职责而不是官僚做派,监管部门能有责任担当而不是漠视消费者权利,非法“315”网站恐怕就不可能生存吧?而“李逵睡觉 李鬼当道”怪象的形成,可是说是各种底线都严重下降和媾和的产物。

  “315”变成“发财节”的荒诞和背谬是一种惊醒,但应看到“李逵”缺位和企业无底线是“315”变脸“发财节”的罪魁祸首。我们最应追问的问题是:在消费者权利越来越被强调和保护的当下,是要“保护”还是“利用”消费者每一天呢?惟有各方合作,积极担当责任,才能迎来保护而非利用消费者每一天的社会愿景。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