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非法网站看到消费者期待维权、企业害怕被曝光这一特殊市场,翻手套取消费者投诉信息,覆手转向企业收费删帖,将“315”变成“发财节”。记者调查,仅北京非法“315”网站就有数百家,这些网站泛滥、暴利的背后折射正规维权渠道的不畅。在这个“315”背后的江湖中,消费者从头到尾都是被利用的。(3月15日《新京报》)
又到“315”,这本应该是令消费者期待的日子,可是,这条新闻却颇让人感到失望。因为,消费者的投诉只不过是非法网站牟利的工具,这给维权渠道匮乏的他们带来更多的是困扰,在充斥着非法网站的投诉渠道中,又将依靠什么来达到维权的目标?我们不得不问,黑网站借消费投诉牟利背后到底是怎样的土壤,何时能够根除这一毒瘤?
黑网站的泛滥,离不开监管的缺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域名持有者提交的域名注册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应予以注销。事实上,工信部门只提供备案,并不对网站内容进行监管,这就导致非法网站采用虚假注册信息蒙混过关,而对网站负有许可证管理职责的工商部门则只是等待消费者的投诉。黑网站即使被查处,只不过是被查封,经营者花数百元又可重操旧业。
从根本上看,导致黑网站泛滥的原因则是消费者维权渠道不畅。由于相关职能部门对消费者维权渠道的重视严重不足,使得消费者往往难以找到维权渠道、投诉反馈慢、看不到反馈结果等尴尬现实。在此种情况下,消费者不得不寻求其他路径,从而达到维权的目的,非法网站的开通和受宠,显然正是得益于此。
除此之外,涉事企业甚至政府部门存在的“捂盖子”心态无疑也是非法网站赖以生存的土壤。面对非法网站借消费者投诉进行敲诈勒索,企业或政府部门想到的只是花钱让网站删帖以此消灾,根本不去理会投诉者,更别说用实际行动来解决问题,“捂盖子”心态某种程度上证明了问题的存在,间接给了非法网站继续勒索的底气。
非法网站吃消费者的投诉信息、吃企业的公关费、吃社会的公信力,严重干扰了市场的正常秩序,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当务之急就是铲除其牟利所依赖的土壤,一是要畅通并管理好维权渠道,二是加强监管力度,其中包括对非法网站的惩处力度,三是完善对企业、单位或政府部门的监管,根除其“捂盖子”心态。
(责任编辑:王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