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20年前小平同志南方谈话,让我们既有忧患意识,又有坚持改革的信心与勇气
1月18日,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
当中国历史走到1992年那个春天的十字路口,88岁的邓小平同志自1992年1月18日一路南下,以高超的理论勇气与政治勇气,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要求停止姓“社”姓“资”的争论,使当时甚嚣尘上的否定改革的舆论戛然而止,直接促成了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重温小平当年的讲话,仍觉振聋发聩,酣畅淋漓:
改革“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改革必须敢闯、敢试、敢“冒”,用“三个有利于”突破思想禁锢……
此后20年,中国经济奇迹般的腾飞,其政治基础、舆论基础乃至社会基础,均由小平同志那席南方谈话开始奠定。改革,始终成为中国发展的时代最强音,改革的宗旨,也未曾改变。“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更成为党心与民意的共振。
改革走到今天,曾经在“摸着石头过河”式的改革进程中暂时绕过去的问题,以及改革过程中新出现的问题,正此起彼伏地冒将出来。
尽管从GDP的总量看,中国已经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国民的幸福感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甚至在一些地方、一些阶层还有许多怨气。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同利益群体的分化也开始出现,正如小平同志当年所预言的,“分配的问题大得很……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虽然,这些矛盾和问题里,有的是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新问题;有的是改革本身不到位所造成的;有的是“摸着石头过河”中,因经验不丰富、设计不周密、操作不规范所致,但都需要高度警惕,厘清矛盾性质,靠不断发展来解决发展中问题,以深化改革来破解改革中难题,才能更加坚定改革。
欣慰的是,深化改革已经有了新的突破。本届政府提出“改革的顶层设计”,并郑重提出“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2011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胡锦涛总书记更是在建党90周年讲话中要求全体党员“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也许,今天的我们最需深问:究竟是什么成为了我们改革最大的阻力?我们又该怎样激活全社会的改革动力与创造力?
小平同志当年指出,改革积累的问题,要靠继续深化改革来化解。中国改革仍然还有漫长的征途,重温20年前小平同志南方谈话,让我们既有忧患意识,又有坚持改革的信心与勇气。
相关评论:
深水区改革要有认识的转型升级
靠什么凝聚改革信心
改革要有触及自身利益的勇气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