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观察家 > 正文
中经搜索

改革要有触及自身利益的勇气

2012年01月18日 06:58   来源:新民晚报   郝洪

  北京几家媒体报道的一则关于“中央级公务员公费医疗将消失”的消息,这两天占据了很多新闻网站的重要位置,并引来一片肯定之声。人们关切的是,这是否意味着公费医疗“最后的围墙”将被推倒?

  今年元旦,继北京的45万区县级公务员后,全市22万市级公务员再步后尘,全部告别“公费医疗”。而涉及33万人的中央在京公费医疗单位人员,目前亦明确成为北京公费医疗改革的下一步“攻坚战”。据悉,北京方面正在准备将这批中央级公务员于明年纳入医保,待国家进一步明确改革相关办法后适时启动。

  现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公费医疗制度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2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这一制度在不断改革与完善中,同时,也一步步把涉及公职人员的改革推到前台。在很多人眼中,公费医疗制度俨然成了公职人员的一种“权力福利”,权力者能否为自己动手术,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使命。这也是公务员尤其是中央直属机构的公费医疗常被比作“最后的围墙”的原因:既是改革的最后一道“藩篱”,也成为阻隔社会群体的一堵“社会墙”。

  正因如此,岁末年初,不断传出的北京等地公费医疗改革的大刀阔斧,中央级公务员公费医疗改革的即将启动,虽然时间还比较模糊,方案空间还“留有余地”,公务员的看病保险补偿水平仍然“不下降”,但显然,它传递了积极的信号,既表明社会医疗保险一体化正在迈出关键一步,也成为改革攻坚并将步入“成功”的标志,更让人感受到执政者、决策层勇于触碰所属群体利益、推进更深层次改革、促进社会公平的决心。

  其实,中央级公费医疗改革只是我们今天面临的各种“最后的围墙”之一。破除行业垄断、“三公”经费公开、公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约束官员的权力等等,30多年改革开放,许多领域的改革都到了攻坚的时刻,许多自下而上、由易及难的改革,开始触及到改革者自身利益。改革之难也由此可以想见,既要直面既得利益、体制痼疾,又要直面因贫富悬殊、阶层利益固化等引发的种种社会不安,还要直面自身利益。每前进一步,都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智慧,需要“自上而下”的突破。

  但改革不能因此停顿,尤其是涉及自身利益的改革更要彻底。以公职人员的公费医疗改革为例,如果改革最终只是一种异化的“明改暗补”,公费医疗改革无法实现社会公平、福利均等,意味着端出的只是一锅“夹生饭”。

  改革者改革自身利益是历史的使命,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绕不过,也躲不过。这不是改与不改的选择,而是快和慢的抉择。而历史也证明,越早越有利,越快越主动。希望公费医疗的改革,成为这样一种“历史的突破”。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