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经济眼 > 正文
中经搜索

不买对的只买贵的疑似乱花钱保预算

2011年11月13日 06:58   来源:京华时报    王石川

    实现《政府采购法》的立法初衷,不能只依靠政府采购部门的道德自觉,还需要强化公众监督,更需要制度不断改进和健全。

    前不久,湖南长沙一企业总经理举报湖南省相关部门在一起政府采购中,招标过程有猫腻,其内定山寨杂牌中标,原本1500万元可以完成的采购,最后却以3000万元高价成交。相关官员则回应称,设定价格下限是为“花完预算”,为了确保采购的质量。

    应该说,采购时设定价格下限并不违法,因为法律法规对此并无任何禁止性规定。但不违法只是底线,湖南这起采购案之所以备受质疑,不仅在于它只买贵的,还在于它特地设定价格下限。透视这起采购案,有不少疑点亟须厘清。

    一方面,企业老总举报的相关内容是否属实?比如,该老总称,“一些大型生产厂家的名优产品纷纷被淘汰,一些村办个体小厂的杂牌产品反而受宠并最后中标”“原本仅需要1500万左右的采购项目,最后的成交价居然达3000万元。”当然,一分钱一分货,但政府花大价钱买假货或次品货,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因此针对企业老总的举报,有关部门不妨积极介入,调查其中有无猫腻。

    另一方面,即便这些产品质量过硬,也不意味着政府花钱就可无所节制。政府采购花的钱是老百姓的纳税钱,一分一毛都应该珍惜,不该花的一分都不能乱花、不能多花。正如学者所称,“政府采购实际上是对公共资金的使用,在具体操作中,应遵循政府采购法体现的对公共资金有效、合理使用的原则”。不买对的只买贵的,崽卖爷田不心疼。

    此外,对这起采购案还需进行制度性反思。相关官员表示,设价格下限是为“花完预算”,以免“影响第二年的预算编制”。《预算法》规定,各级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贯彻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预算本来没花完,但为了不被收回,就匆匆花完,这种不讲质量、不论效率的突击花钱,显然与《预算法》相牴牾。其实,突击乱花钱现象不是孤例。上海市政协委员骆新曾透露,由于年终将至,某部门为了用光全年的预算,将好好的路面挖开再填起来。理由就是:用不光这笔预算,明年的预算可能就会减少。

    遏制“不买对的,只买贵的”“集中采购变成集中腐败”等采购乱象,实现《政府采购法》“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立法初衷,不能只依靠政府采购部门的道德自觉,还需要强化公众监督,更需要制度不断改进和健全。

 

相关评论:

 

预算不公开,采购才疯狂

政府采购患了什么病?

空壳公司中标是阳光采购之耻

 

(责任编辑:王国信)

閸掑棔闊╅崚甯窗
延伸阅读
  • ·邮电报叫板央视的意义    2011年11月12日
  • ·告别“铁公鸡”才能告别圈钱市    2011年11月12日
  • ·城管缺少的不仅是执法资格    2011年11月12日
  • ·目前不宜放松对通胀的警惕    2011年11月12日
  •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